从明治安田看日本延迟退休:同工同酬破解用工难题
从明治安田看日本延迟退休:同工同酬破解用工难题
在推行“年功序列制”的日本职场,当“劳动力短缺”遭遇“老龄化严重”,摩擦出来的火花仿佛导火索,引爆了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热议。
虽然早在2021年4月,日本修订了《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就落了“70岁退休法”的嘲讽,但彼时也只限于纸上谈兵,并没有触动职场人士的敏感神经。直到著名的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正式发表了设施方案,人们才恍然:老有所为,原来不是一句空谈。
明治安田保险是日本知名的人寿保险公司,同样也面临劳动力短缺和年轻人才流失的现实问题,为了维系正常的经营,公司不得不调整人事战略,将目标锁定在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不仅是知识丰富,年龄也很“丰富”——只要个人愿意,从2027年起可以为公司工作到70岁。这是将目前的65岁退休延迟到70岁,与此同时还调整了老年员工的待遇问题。
以往这个年龄段的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收入偏低,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歧视”问题。很多老员工却认为,即便工资减少,也比单纯领退休金要高,因此对他们而言,延迟退休反倒是一项政策福利。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明治安田保险公司推出的新制度,竟然将同工同酬列为改革重点,这就意味着,延迟退休的老年人也能领到跟年轻人一样的薪水了,而且老员工还可以选择更为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比如每周作三休四,免去了他们早出晚归的通勤辛苦。
但对年轻人而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下,老萝卜不走就意味着新萝卜没地儿,公司提供的职位数量和薪资资源都是有限的,延长退休年龄直接导致中年员工晋升困难,也让年轻员工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发展的斗志。
为此明治安田公司社长永岛英器也给出了解决对策,那就是取消工龄补贴,将绩效与业绩挂钩,用“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计薪方针取代“倚老卖老,按资排辈”的用工架构,实现职场的公平竞争。
日本在延长劳动者退出职场年龄的同时,还通过改革养老金制度,调整与退休年龄有关的退休金支付年龄和水平。也就是说,有保障地延长。
对于同样面临老龄化严重和劳动力短缺的中国来说,延迟退休政策虽然已经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但如何解决劳动力平衡的现实难题,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延迟退休的老龄员工的职位待遇问题,再比如发挥余热与人才激励的现实冲突问题。
对于我国而言,延迟退休有双重目的,即提高劳动供给的同时,减缓养老金支出,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能让这项势在必行的政策行之有效,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成功经验。
首先,建立更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增进老年人继续工作的意愿。 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建设。
其次,设立各种老年人职业介绍所,为健康老年人提供各种类型的工作。这是客观环境的改善。
此外,促进老年人继续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年轻人的就业,避免代际之间就业矛盾的发生。这就是纵向承接的完善。
尽管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结构和福利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对于同样存在老龄化趋势严重、生育率降低、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等类似问题的我国而言,日本经验仍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文原文来自jnocnews.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