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荷兰小伙30年后春节团聚,从寻亲者变身志愿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11: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裔荷兰小伙30年后春节团聚,从寻亲者变身志愿者
2024年2月11日,农历大年初二,32岁的华裔荷兰小伙苟永明终于回到了四川米易县,见到了失散30年的母亲。这一刻,他等了整整17年。
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1994年11月,3岁的苟永明随父母从江苏徐州出发到四川探亲,在成都火车站不慎走失。随后,他被送到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取名“苟永明”。4岁那年,他被一对荷兰夫妇收养,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养父母对他很好,支持他寻找亲生父母。从2007年开始,苟永明先后三次回四川寻亲,但每次都无功而返。2008年,他开始学习中文;2012年,他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寻亲;2016年,他又一次来到四川,但血样比对仍未成功。
2023年10月,转机终于出现。通过DNA比对,苟永明找到了生母。原来,他本名叫高庆松,父亲是江苏徐州人,母亲是四川米易县人。得知消息后,他立即从加拿大启程,回到中国认亲。
认亲那天晚上,当苟永明出现在家门口时,母亲喜极而泣,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愿放开。30年的思念和等待,在这一刻化作了泪水和拥抱。家人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团年饭,还按照传统给了他新年红包。
更令人感动的是,苟永明并没有止步于自己的团圆。他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多国语言优势,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寻找亲人。在他的努力下,已经有其他华裔荷兰人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中国家人。
如今,苟永明已经博士毕业,在加拿大从事AI语音识别工作。他表示,未来会兼顾两个家庭:一方面,养父年龄大了,他会常回荷兰看望;另一方面,每年也会来中国探亲,看望母亲和其他亲人。
这是一个关于坚持、爱与希望的故事。苟永明用17年的坚持,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更成为了连接中外寻亲者的桥梁,让更多的家庭有机会团圆。
热门推荐
早餐一定要吃吗?不吃早餐会有哪些危害?
电子病历静态数据脱敏路径探索
如何高效使用项目日程分配表来提升团队生产力?
幼儿园幼儿心率一般多少
食物改变历史——面包的欧洲趣史
科技助力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新机制
三种大模型详解:NLP、CV与多模态模型
“大熊猫妈妈的爱让人动容”——记旅德大熊猫“梦梦”再次诞下双胞胎
周期研究之历史上有几轮猪周期?
实体瘤疫苗迎来新突破:哈佛大学团队的个性化肿瘤疫苗为晚期肾癌治疗点燃希望
农村土地租赁使用权价格评估指南
跑后浑身酸痛怎么办?
孙权外貌之谜:他真的长得像外国人吗?
探究猴头菇的生长环境与特点(从土壤、温度、湿度等方面探究猴头菇的生长环境与特点)
探究猴头菇的生长环境与特点(从土壤、温度、湿度等方面探究猴头菇的生长环境与特点)
超市偷东西300元判刑吗
诱导阻力与什么等因素有关(诱导阻力)
地铁空载试运行期间做什么?记者实地探访7号线中段
2024年中国二次元产业发展历程剖析 从亚文化到主流
通信基础知识:多普勒频移与多普勒扩展、3GPP TDL信道模型详解
程序员如何挽救一个失败的项目
阳台室内单杠健身器材安装指南
K线指标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K线指标进行投资决策?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运作机制及其对货币稳定的影响
如何根据气温搭配衣服
肺大泡的治疗方法全解析:从药物到手术再到生活方式调整
感染幽门螺杆菌,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多喝温水的好处:从消化到睡眠全方位提升健康
团队演讲如何衔接
数据分析在路边停车决策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