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育部推荐:高中生必读《家》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42: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育部推荐:高中生必读《家》

巴金的《家》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高家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展现了青年一代对封建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小说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生活为主线,深刻揭示了旧家庭制度的腐朽与没落。

01

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作为长房长孙,虽受过新思想的影响,却因家族责任而屈从于封建礼教,他的妥协与痛苦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矛盾心理。相比之下,觉慧则是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青年,他敢于挑战封建权威,支持爱情自由,并最终选择离开家庭,投身革命事业,象征着新一代的觉醒与抗争。觉民介于两人之间,既不像觉新那样顺从,也不像觉慧那般激进,他在争取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

女性角色同样鲜活生动。梅芬、瑞珏和鸣凤等形象,不仅是封建压迫的牺牲品,更彰显了女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无奈。她们的命运悲剧,是对封建礼教无情摧残人性的血泪控诉。

02

主题思想

《家》通过描写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了被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笼罩下的社会对于新青年、新思想的迫害与摧残,表达了对青年投身于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洪流的呼告。高觉新、高觉慧两人作为其中的主要人物,都在情感、精神层面存在矛盾和对立,蕴含着文化心理冲突,或多或少地呈现出扭曲和异化。由于身份地位与成长经历的不同,两人性格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03

艺术特色

巴金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封建制度对人的摧残。此外,作品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巴金的文学创作始终是从社会状况和现实人生出发,目的是实现文学的现实功能。

04

社会影响

巴金的文学创作从法国开始,伏尔泰、卢梭、左拉等人对他思想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形成影响颇深。从在法国创作的第一篇小说《灭亡》开始,巴金的文学创作就一直致力于社会批判,试图改造不合理的制度和旧的传统观念,控诉、揭露专制和黑暗,追求光明和自由。因此他的写作拒绝无病呻吟,每篇文章都是“有所为而写作”,他始终关注的问题是怎样生活得更好,或者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或者怎样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

05

当代意义

《家》诞生90多年来,巴金对其进行了多达八次的修改。从1933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印行初版本至1951年4月的18年间,共印行了32版次。1953年6月,巴金对《家》修改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排版印行,截至1985年11月的22年间又印刷了20版次。1982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十卷本的《巴金文集》时,巴金依然在对《家》进行修改,但这次的改动“微乎其微”,他说可能这是最后一次了。

巴金对于作者修改自己作品的观点十分鲜明:“关于修改作品,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可是我坚持作家有这个权利”,“倘使改的不好,读者不满意,可以写文章批评,但是谁也不能禁止作家修改自己的作品,规定以初版本为定本”。1984年12月,巴金在为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发行的《激流三部曲》所写的序中明确说道:“一本《家》我至少修改过八遍,到今天我才说我不再改动了”。正如其所说,后来《家》的再版再印与收录入全集等都以1982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巴金文集》的第一卷《家》为底本,至此巴金完成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于《家》的修改修订。

巴金的《家》不仅展现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封建家庭的内部矛盾与冲突,同时也反映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抗争。通过阅读《家》,高中生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体会亲情纠葛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