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助化疗患者康复,专家详解用药和护理要点
中医调理助化疗患者康复,专家详解用药和护理要点
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医智慧应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健康教育活动。活动中,中医康复专科护士黄意敏不仅介绍了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还现场教授了经络拍打操,并为患者准备了中药香薰包,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为化疗后的中药调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指导。
化疗后中药调理的具体方法
化疗后使用人参等中药进行调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并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1. 人参
- 作用:增强免疫力、缓解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 服用建议: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种类的人参(如红参、西洋参)。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2. 黄芪与党参
- 作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
- 服用方式:可泡水或熬汤饮用。
3. 当归
- 作用: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缓解气血不足引起的不适。
4. 白术
- 作用:健脾燥湿,改善脾胃虚弱症状。
5. 灵芝
- 作用: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副作用。
6. 经典方剂
- 八珍汤/人参养荣汤: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双亏的患者。
- 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胃止呕,适合恶心呕吐的患者。
- 半夏泻心汤:和胃健脾,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针对胃气上逆、嗳气等症状。
中医护理的综合方法
癌症患者化疗后的中医护理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需要医患共同努力,在中药、饮食、情志、运动、音乐等多方面加以调护,最终使化疗后癌症患者得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饮食调理
保持营养均衡对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恢复非常重要。饮食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尽量选择患者喜欢吃的食物。化疗后恶心、厌食的患者可适当吃一些山楂、萝卜、金橘等健胃消食的食物,增加食欲。化疗后气血虚弱的患者常有少气懒言、乏力疲倦、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可以用黄芪、大枣、鸡肉等食材炖汤,以益气补血。阳虚较重的患者常有怕风怕冷、手脚冰凉麻木等症状,可以用生姜、当归、羊肉炖汤,以温阳散寒。烹饪方法最好采用蒸、煮、炖、焖等。少吃油腻、辛辣及甜食。注意食量控制,要少食多餐。
情志护理
情志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化疗后患者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此时患者对待事物较为敏感,家庭成员应多与患者交流,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加以疏导和鼓励,培养乐观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精神沉闷抑郁者,可用恰当的言行激励,或用感兴趣的事物吸引,使患者情志怡悦,气机调畅。
运动锻炼
运动是化疗后患者重要的恢复手段,但应注意适度。建议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疲劳感在休息后可缓解为度。同时应告诫患者,不能一味追求运动时间而忽略了体能的消耗。运动应因人、因时而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坚持方能获益。化疗后初期,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这段时间可以先从轻度的运动开始,比如散步。散步不仅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还能帮助提高心肺功能。但要注意,散步的时间和强度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调整,要避免过度劳累。恢复较好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等,并根据体力逐渐增加运动量。最终达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目的,使百脉通畅,气血调和,心神安定,进而达到五脏六腑皆安定的目的。
音乐调节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同旋律、节奏、调性和力度的乐曲对人的精神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并能产生相应的移情易性作用。将音乐应用于临床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灵枢·邪客》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五脏,怒、喜、思、忧、恐五志和木、火、土、金、水五行联系在一起,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运用角、徵、宫、商、羽等不同音调采取“对证下乐”,构成了中医颇具特色的“五音疗法”。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五音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脏腑功能。《史记》曰:“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可见五行音乐不仅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目前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音乐疗法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确有镇静情绪、改善睡眠、增进食欲、缓解疼痛等作用。
专家建议与案例分享
鼻咽癌放化疗后,患者常常面临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口腔黏膜受损等问题。中医调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调理,能够增强患者体质,缓解放射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鼻咽癌放化疗后中医怎样调理,有哪些饮食和生活建议?
中医调理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鼻咽癌放化疗后,中医调理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调养和生活建议三个方面。
中药调理方面,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可选用具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例如,四君子汤、八珍汤等方剂能够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放疗引起的副作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等中药也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鼻咽癌放疗后的肿块积聚、疼痛等症状。然而,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饮食调养方面,鼻咽癌放化疗后的患者应注重高蛋白、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建议以软食为主,如蒸蛋、豆腐、烂面条等,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口腔湿润,可适量饮用温水、果汁或清汤。多吃新鲜蔬果、鱼类、瘦肉等富含维生素与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力。此外,放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粗糙食物,以免加重口腔黏膜损伤。
生活建议方面,鼻咽癌放化疗后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心理调适是中医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入病友交流群、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同时,放疗区域皮肤需要特别呵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产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减少衣物对放疗区域皮肤的摩擦。
中医抗癌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中医不仅关注肿瘤本身,更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中医抗癌的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是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其12岁起便跟随祖父袁体用学习中医入门,承继家传“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尽得家传后又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受到中医肿瘤泰斗余桂清教授指导,扎根中医抗癌事业40余年,担任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中医抗癌团队,为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在肿瘤康复过程中的难题,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鼻咽癌真实案例分享:
吕某某,鼻咽癌,2014年11月10日初次来诊,河北张家口人
2014年7月,患者因头疼加重到解放军251医院,被确诊为:鼻咽癌,右侧颞顶部转移。先后辗转中科院肿瘤医院、301医院、武警医院、天坛医院等多家医院求医,医生均建议放疗,脑部开颅取出活体再化疗,但患者因朋友癌症术后复发死亡,权衡过后,选择放弃,自行组织亲友开车四处旅游计划结束生命。到郑州途中,因疼痛加重,2014年11月10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中药缓解症状,服药后头痛减轻,遂开始中医治疗,到2017年3月复查脑部肿块钙化。2018年12月14日复诊近况稳定,一切正常。到2020年4月15日介绍病友就诊,而患者病情稳定,生活如常。2023年4月回访,近况稳定。
安全使用建议
需要强调的是,化疗后使用中药调理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购买和服用中药。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不同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中药组合和剂量。此外,中药与化疗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因此,建议患者在使用中药前,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确保安全有效。
通过合理搭配中药和遵循上述原则,可以有效缓解化疗后的不适,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