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数字教育大会: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学校治理?
2024数字教育大会: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学校治理?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于1月29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大会旨在探讨数字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深度耦合发展,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增长新的爆发点。
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治理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教育部透露,正加快推进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探索建设“教育一张图”,推动教育治理高效化、精准化,促进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方式变革。
在技术驱动下,高等教育正迎来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度挖掘教育大数据,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质量的精准评估。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指出,人工智能不仅具有前所未有的数据汇聚能力,而且能分析、能处理、能计算、能生成新的内容,在数据分析挖掘过程中,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发现过去人所不能发现或没有发现的新现象、新规律、新问题。
然而,高校数据治理也面临多重挑战。观念意识、体制机制、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专家建议,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框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完善数据治理标准和规范,同时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
各地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一批可借鉴的案例。
北京市朝阳区开展“科技赋能促‘双减’行动”,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引擎,通过实现教辅资源数字化、建立朝阳区本作业资源库、推动作业智能批改、作业数据智能获取及分析、即时作业反馈、智能作业讲评、精准作业讲评等路径,助力提升作业设计与作业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动能、教师动力,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供了有效路径。
天津市河北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创新,探讨高中教育现状以及数字教育资源的高效应用。
上海闵行区自2013年起积极进行基于数据实证的教育督导评价变革的实践探索,区域层面整体构建“三级四类”数字化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四维一体”区域教育数字化督导评价系统,借助该系统区域层面大量采集与汇聚近10年来区域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社会满意度等海量教育数据,与专业公司合作,从不同角度对海量教育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出台系列数据分析报告,形成系列数据挖掘结果,将系列报告与结果深入应用到区域教育督导评价主要业务与区域教育治理中,通过数据的深入运用将传统教育督导评价转变为基于数据实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督导评价,提升了教育督导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升了区域教育治理效能,促进了学校内涵提升与师生发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教育部的政策方向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道路,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为重点,着力统筹应用、共享与创新,全面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合作,以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
- 组织优质资源工具的遴选汇聚,推动集成化
- 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化
- 深入实施“数字教育出海”,推动国际化
展望未来
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是高校数据治理亟待破解的难题。正如周大旺所说,教育部将继续坚持不懈推进教育数字化,坚持应用为王,围绕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引领教育变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