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消费意愿指数为123.5,高于景气临界值100,但较上季度下降3.9点。其中,即期消费意愿指数为111.7,下降1.9点;预期消费意愿指数为135.3,下降5.9点。
消费意愿指数及相关情况
指数变化:2024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指数为123.5,高于景气临界值100,但较上季度下降3.9点。其中,即期消费意愿指数为111.7,下降1.9点;预期消费意愿指数为135.3,下降5.9点,表明消费者未来消费意向趋弱。
群体差异:城市消费者消费意愿指数高于农村;东北地区最高,西部最低;高收入消费者指数为140.2,中等收入为123.3,低收入为117.1;不同年龄、学历消费者也呈现差异,且各类消费者消费意愿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部分群体降幅明显。
家庭经济状况与消费倾向
经济状况满意度:消费者对当前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基本稳定,为114.8,但预期未来一年改善程度低于上季度。东北地区满意度最高,农村地区仅略高于景气临界点。
消费意愿与支出预期:当前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消费意愿强度指数为108.6,较上季度下降3.6点,低收入和农村地区消费者消费意愿已临近或处于不景气区间。未来一年家庭消费支出净增加比重为37.3%,较上季度下降4.2点。
对市场价格与房价的判断
消费价格感受:62.7%的消费者认为当前市场消费价格偏高,西部、二线和四线城市消费者认为价格偏高的比重相对较高,虽今年1 - 9月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消费者因收入增长缓慢仍觉物价高。
房价走势看法:517新政后,81.3%消费者认为所在城市房地产市场有积极变化,但认为房价止跌企稳尚需时日,不同地区消费者看法存在差异。
消费环境满意度及家庭余钱用途
消费环境评价:消费者对当前消费环境基本满意,满意度为129.5,但较上季度下降4.6点,东北地区满意度最高,城市高于农村。政府和企业应重视满意度下降问题,提升产品质量等。
余钱用途:家庭余钱主要用于储蓄、子女培养教育、旅游、还房贷和医疗等。储蓄意愿持续增强,高收入群体更明显;子女培养教育支出增加;旅游消费意愿较高,但高收入消费者旅游支出预算下降;还房贷比重基本持平;老年消费者医疗负担相对较重;股市回暖或促进消费;“没有余钱”消费者比重上升。
未来消费计划与偏好
购买商品和服务:未来半年消费者购买家电及数码产品、服装鞋帽箱包、旅游、教育培训、休闲健身等需求较大,其中教育培训比重上升,旅游比重下降。不同群体在旅游、教育培训、休闲健身等消费选择上存在差异。
旅游相关情况
预算与时长:超三分之二家庭旅游支出预算在1万元以内,高收入、硕士及以上学历消费者预算下降明显;出行以一周左右为主,老年消费者超一周比重较高。
旅游项目与目的地:自然景观、异地风俗和文化景区受青睐;一线城市消费者更青睐乡村旅游,西部地区消费者更倾向自驾随性游;旅游目的地选择存在就近原则,境外游也如此,且三季度赴日韩旅游比重因汇率上升而增加;自由行是主要出行方式,各地应关注其需求,旅行社应开发个性化旅游项目。
汽车消费需求与“以旧换新”政策
汽车消费趋势:汽车总体消费需求趋于下滑,未来半年打算购车消费者比重下降。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情持续上升,混合动力尤受欢迎,10 - 20万元车型最受青睐,国产品牌车、SUV成为购车首选,不同区域、收入和年龄消费者购车偏好存在差异。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政策知晓度有所提升,但仍有超四成消费者不了解;家电是主要换购商品;多数消费者享受优惠在1000元以内,与期望差距大;三季度参与政策活动消费者比重下降,政策促进消费空间有限,应加大宣传、精准把握政策力度,可考虑发放消费券。
用餐方式变化
在家做饭次数增加的消费者比重较高,外出就餐和点外卖次数减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消费意愿较低群体更倾向在家做饭。
影响消费意愿因素与政策建议
影响因素:增加收入是提振消费首要因素,社保完善、就业稳定、家庭成员健康是基础,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加剧市场价格竞争,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收入和就业担忧加大。
政策建议:重视“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消费环境;加强预期管理,呵护股市回暖机遇,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采取更多举措促进消费,如发放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