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朝皇陵现状:东陵遭劫,西陵幸存,关外完璧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4: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朝皇陵现状:东陵遭劫,西陵幸存,关外完璧

清朝皇陵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墓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在民国时期,这些皇陵却屡遭盗挖,损失惨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清朝皇陵的现状,包括哪些陵寝保存完好,哪些被盗毁严重,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

清朝皇陵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以及山海关外的关外三陵。其中,清东陵被盗挖得最为严重,几乎所有的地宫都被打开。相比之下,清西陵和关外三陵的保存状况要好得多。

几乎全部被盗空的清东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率部进入清东陵所在的河北遵化马兰峪地区,开始了对清朝皇陵的大规模盗挖。孙殿英原本计划盗挖康熙皇帝的景陵,但因地宫积水严重而放弃,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乾隆皇帝的裕陵。他使用炸药炸开地宫大门,将乾隆及其合葬的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的遗体随意丢弃在积水之中,导致尸骨无存。此外,孙殿英还盗挖了以奢侈著称的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仅运走的陪葬品就装满了三十多辆骡马车。

孙殿英盗墓事件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逊清皇室强烈要求民国政府严惩孙殿英。然而,孙殿英通过贿赂民国政府官员,最终得以逍遥法外。1945年抗战胜利后,清东陵周边的土匪王绍义等人又对清东陵进行了二次盗挖,将除顺治孝陵外的其他14座陵寝全部盗空。最终,王绍义等人被新中国政府抓获并处决。

在清东陵中,只有顺治皇帝的孝陵因提倡简葬、火化下葬而幸免于难。康熙皇帝的景陵虽然因积水深而逃过孙殿英的盗挖,但在王绍义等人的二次盗挖中被彻底破坏。乾隆皇帝的裕陵更是惨遭洗劫,遗体被随意丢弃在积水之中,最终只剩下一条银白色的辫子被认出是乾隆的。

只有一座皇陵被盗,整体保存完好的清西陵

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河北易县太平峪。雍正皇帝因清东陵土质问题而改葬于此,并创立了昭穆相间的兆葬制度,使得后代皇帝在清东陵和清西陵之间交替安葬。清西陵共葬有四座帝王陵寝,分别是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

在清西陵中,只有光绪皇帝的崇陵在1938年被盗挖,盗墓者将地宫内的陪葬品洗劫一空。据推测,这批盗墓者可能是当年参与建陵的工匠,他们将盗得的陪葬品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所得款项用于购买军用棉服。由于当时正值日本侵略时期,民国政府无暇顾及此案,因此光绪崇陵被盗案不了了之。

1980年,河北省文物局在巡查时发现雍正泰陵地宫封土上有盗洞,遂上报国家文物局请求进行抢救性发掘。然而,经过挖掘发现盗洞仅两米多深,封土完好无损,说明盗墓者最终放弃了行动。考虑到当时的考古技术水平,国家文物局最终决定停止对泰陵的考古发掘,以避免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清西陵之所以保存较好,除了地理位置较为隐蔽外,还与葬于此地的皇帝们较为简朴的陵寝风格有关。雍正皇帝以勤政简朴著称,其泰陵规模相对较小。嘉庆皇帝因国库空虚而不得不简朴下葬,道光皇帝更是因陵寝漏水而不得不重建,最终成为清朝历代皇陵中花费最多的。

保存完好无一被盗的关外三陵

关外三陵包括位于盛京沈阳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位于赫图阿拉的清永陵。这些陵寝保存状况良好,仅努尔哈赤的福陵因雷击而损坏部分地面建筑,清永陵因年代久远而略有破败,但整体保存状况良好,特别是皇太极的昭陵保存最为完好。

关外三陵得以完好保存,主要得益于简葬和火化下葬的传统。这些陵寝中埋葬的都是爱新觉罗氏的先辈,按照满洲旧制进行火化和简葬,没有过多的陪葬品。此外,张作霖统治时期对关外三陵的保护,以及伪满洲国时期溥仪对祖陵的维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清朝皇陵中,爱新觉罗氏先辈的清永陵、努尔哈赤的清福陵、皇太极的清昭陵、顺治的清孝陵、雍正的清泰陵、嘉庆的清昌陵、道光的清慕陵都保存得较好,地宫未被打开。而那些提倡简葬或陵寝简朴的皇帝,往往能逃过被盗的命运。这说明厚葬之风确实不可取,正如乾隆皇帝的遭遇所警示的那样,生前的奢华最终难以保全身后安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