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婚姻自由平等:鲁迅百年前的主张仍是当代追求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40: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婚姻自由平等:鲁迅百年前的主张仍是当代追求

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其婚姻观在民国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倡导自由恋爱和平等的婚姻关系,这些观点在当时无疑具有革命性。然而,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面对当代中国婚姻现状时,不禁要问:鲁迅的婚姻观是否依然适用?

01

鲁迅的婚姻观:自由与平等的倡导

鲁迅对婚姻的看法,集中体现在他对包办婚姻的批判和对自由恋爱的倡导上。他认为,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自由结合,而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指出:“婚姻之事,本非上对下之命令,乃两相情愿之契约。”这种观点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意义,它打破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为新一代青年追求婚姻自主开辟了道路。

02

当代中国婚姻现状:从数据看变化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当代中国婚姻现状的深刻变化:

  • 结婚率持续下滑:2013-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6.9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683.5万对,降幅达49.3%。
  • 初婚年龄推迟:2005-2022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从47.0%降至15.2%,而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则显著上升。
  • 离婚率长期攀升:虽然近年来因政策调整有所改善,但1978-2019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28.5万对升至470.1万对,粗离婚率从0.2‰攀升至3.4‰。

这些数据背后,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婚姻态度的重大转变。一方面,受教育时间延长、个人主义兴起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更加谨慎;另一方面,高房价、高婚育成本等现实压力,也使得婚姻成为许多人难以承受之重。

03

鲁迅婚姻观的当代适用性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婚姻观是否依然适用呢?

从积极的角度看,鲁迅倡导的婚姻自由和平等理念,与当代社会追求个人幸福、性别平等的价值观高度契合。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所言:“鲁迅在情感与理性之外,突出的是意志的力量,这种破坏性的战斗意志,是一种悟透了终极的虚妄,但依然积极能动的另类虚无主义。”这种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鲁迅时代的婚姻问题与当代面临的挑战并不完全相同。在鲁迅时代,婚姻的主要矛盾是封建礼教对个人自由的压抑;而在当代,婚姻问题更多地表现为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的冲突、经济压力与情感需求的矛盾。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现代婚姻观念的变迁虽然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也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增加。

04

对现代人的启示

鲁迅的婚姻观对当代人有何启示?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坚持婚姻自主:在当今社会,婚姻自主早已成为共识,但面对家庭压力、社会舆论等外部因素,年轻人仍需坚定地捍卫自己的选择权。

  2. 追求平等关系:性别平等不仅是法律要求,更应成为每段婚姻的基石。正如鲁迅所言:“婚姻之事,本非上对下之命令,乃两相情愿之契约。”

  3. 重视情感基础:在物质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人们更应珍惜情感的纽带,避免将婚姻异化为单纯的经济契约。

  4. 勇于承担责任: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关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5. 保持理性态度:面对婚姻,既要有浪漫情怀,更要有理性思考。正如鲁迅所说:“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建立稳固的婚姻关系。

鲁迅的婚姻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它提醒我们,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一个社会议题。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如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