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双十一”食品消费安全,严把新业态新模式质量关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双十一”食品消费安全,严把新业态新模式质量关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召开新业态新模式食品安全行政指导会,部署开展质量安全引领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行动,维护好“双十一”食品消费安全。此次会议针对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直播带货等食品新兴业态,强调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内部质量管控制度措施,确保合法合规经营。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一个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它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二维码、条码溯源等技术,实现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追溯,确保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
我国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规模达39.3亿元,同比增长36.74%。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追溯体系带来新的突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消费者权益保护:最严法律制度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4年8月2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购买者因个人或者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可以请求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支付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监管部门对食品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以北京为例,2024年以来,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食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例如,北京正真宏心商贸有限公司因销售掺假掺杂的鲜肉食品,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36850元和罚款45000元的行政处罚。此外,多家餐饮企业因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展望: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未来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正日益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食品的“来龙去脉”,吃得更放心。同时,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有力的执法行动,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未来,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必将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