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理位置揭秘: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南昌地理位置揭秘: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南昌,这座位于江西省中北部的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作为省会城市,南昌不仅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更以其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成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
交通网络:区域枢纽的硬核实力
南昌的交通优势,首先体现在其完善的交通网络上。铁路方面,南昌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衔接沪昆高铁、昌吉赣高铁、昌九城际铁路,拥有沪昆、京九、向莆铁路及枢纽西环线,与省内10个设区市构建了“1小时高铁经济圈”,省外互联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形成了“米字型”的“3小时经济圈”。目前正在建设南昌东站,将形成南昌、南昌西、南昌东站“三主”客运站布局。
公路网络同样发达,南昌市公路路线29条,总里程967.75公里。其中:国道6条,总里程285.353公里;省道23条,总里程682.398公里。桥梁203座,共计16845.1延米。其中:国道桥梁78座,8458.57延米;省道桥梁125座,8386.53延米。市区内以昌东大道、生米大桥、城市高速外环、昌湾大道等为重点的城市快速交通网初步形成;市辖区域内的公路全部成网,与市辖中心城镇的交通耗时约半小时。
地铁建设方面,南昌市第一轮城市轨道交通主体线路均已建成运营。现已开通1-4号线,总运营里程约128.6公里,设站94座。目前正在全力推进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三条延长线项目建设,在建里程31.7公里,设站19座,总投资241亿元,计划2025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可快速连接机场、高铁站和中心城区,实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航空建设方面,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为4E级,距市中心30分钟路程。新航站楼占地9.7万平方米,拥有停机位45个,可以全重起降波音747等大型民航飞机,满足旅客流量1200万人次的需要。截至目前,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通航城市93个,航线158条,运营航空公司49家,基地公司4家,国际地区航线累计达15条。2022年南昌昌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724634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159.18吨。
水路运输方面,南昌港地处赣江下游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闽东南三个经济区的交汇点,与抚、信、饶、修四江及鄱阳湖相通,经湖口入长江,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南昌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南昌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823.6万吨,下降23.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6万标准箱,下降12.2%。目前,南昌地区共有水路运输企业30家。其中,普通货物运输企业28家,液货危险品运输企业1家,省内客运企业1家。
南昌市加速港产融合步伐,加快推进南昌国际陆港发展,打造了一条条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南昌自2005年起在中部地区率先发展铁海联运,陆续开行了南昌至宁波、厦门、深圳、福州等铁海联运线路。2022年,南昌铁海联运完成外贸重箱运量72546标箱。
近年来,南昌国际陆港在省市商务、铁路、海关等部门的支持下和推动下,先后开通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外贸班列,依托全国路网性编组站、江南最大编组站——向塘西编组站的枢纽优势,围绕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坚持“做优精品班列”和“开通新班列”两篇文章,创新开展“三同”试点工作。经过六年的探索发展,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区域重要集散中心。六年来,南昌国际陆港累计发行外贸班列4166列,24.04万标箱,货值约66.02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70.10%、178.03%、173.55%。先后开通南昌至荷兰(鹿特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奥尔沙)、法国(巴黎)、乌克兰(基辅)、波兰(马拉舍维奇)及越南(河内)和老挝(万象)等9条国际直达班列和南昌至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厦门高崎港、温州港等10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为全省优质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低价、快速、便捷的大通道。
产业体系: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南昌的经济实力不仅体现在交通优势上,更在于其不断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2024年,南昌市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脉搏”强劲,更自信的南昌勇立潮头。
汽车产业是南昌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南昌构建了以江铃集团整车业务为引领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形成了集整车制造、变速箱、动力电池等于一体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体系,全省82.8%的整车产自南昌。今年5月,江铃集团新能源与百度Apollo携手打造的“颐驰06”车型面世,并首批向“萝卜快跑”交付了1000台车辆。作为搭载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产品,“颐驰06”不仅是一个将AI技术与车辆工程深度融合的全新平台,更标志着南昌新能源汽车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航空产业是南昌的另一张亮丽名片。南昌飞行大会上,国产大飞机C919“振翅高飞”的场景依旧清晰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同样与C919一同乘风翱翔的,还有南昌蓬勃发展的航空产业。昌东瑶湖畔,南昌航空城拔地而起。这里集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航空系统骨干央企的产业片区,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昌北赣江滨,空港新城欣欣向荣。这里以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为主,两者有效协同、错位发展,谱写了南昌航空产业的“双城记”。当前,南昌积极培育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构建起从研发、设计、制造、试飞到适航取证全覆盖、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南昌航空城和南昌空港新城为“双核”的引领格局,南昌在中国航空产业版图上的地位更加凸显。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南昌与深圳等沿海城市形成紧密的产业协作。在南昌县向塘镇的南昌国际陆港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投入运营;两列首次采用昌厦铁海联运“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的铁海联运班列,从南昌国。
数字化转型为南昌的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南昌全面启动新一轮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制定了《南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5)》,明确到2025年,南昌8条重点产业链及8个标志性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带动20000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数23847个,全省排名第一;已建数据中心15个,标准机架数累计达到43192个,占全省比重达到51.1%。经前期摸排,我市已形成以企业为单元的设备更新项目清单,包括华勤电子、江铃股份、洪达医疗、江铃控股、欣旺达等302户企业更新设备计划,设备更新项目合计325个,总投资超280亿元。
区域协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南昌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自身,更在于其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南昌与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形成产业协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共同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创之城”武汉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南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里科气”的合肥跑出科技创新的“黑马”速度。
交通互联方面,长赣高铁全长约429.48公里,是赣湘两省深化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沿江高铁合武段、昌九高铁、长赣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武阳高速、岳武高速无岳段建成通车;中三角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稳定运营,去年以来,累计开行1130航次,运输13.6万标箱。
民生合作方面,四市率先打破公积金贷款管理的城市壁垒,开展省际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今年上半年,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长江中游城市群异地公积金贷款55笔,贷款。
南昌的经济实力在数据中得到充分体现。2024年,南昌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达7203.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2.5%,人均GDP更是远超省内其他地区,达到11.18万元。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南昌的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1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超过2000家,形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链。洪都航空、欧菲光等知名企业的入驻,进一步增强了南昌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活力。
南昌的地理位置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的繁荣,也为全省乃至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南昌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劲的经济实力,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