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态保护:山水工程显成效
山西生态保护:山水工程显成效
黄河壶口瀑布,被誉为“天下奇观”,滚滚黄河水在此形成壮观的瀑布群,气势磅礴。近年来,随着山西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壶口瀑布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一体化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屏障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构建起坚实的绿色屏障。在黄河流域,山西先后争取到汾河中上游、吕梁山两批次国家山水工程,共获得4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投入134.97亿元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通过实施科学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工程,有效增强了水源涵养功能。
矿山生态修复,重现绿水青山
针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问题,山西积极探索有主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制度,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实现“边开采、边修复”。同时,实施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和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四期治理项目,积极推进临汾、大同、忻州、朔州等地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黄河流域涉及的朔州、临汾、运城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将实现清零。
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先后组织开展了4个批次46个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以及11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整治总规模约1.46万公顷。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北”工程推进,打造绿色长城
在“三北”工程建设方面,山西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实施防沙治沙成效巩固战、太行山吕梁山增绿提质阵地战等特色攻坚举措。2024年,“三北”工程区累计营造林690万亩、种草改良157万亩。未来三年,山西将规划实施林草综合治理任务782万亩,整体推动“三北”工程区域林草高质量发展。
野生动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作为华北豹的核心分布区,山西持续优化栖息地建设,华北豹种群数量已超680只,位居全国首位。通过实施华北豹保护工程,山西不仅改善了华北豹的生存环境,还建立了科学的监测体系,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从出台《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到省级总林长签发第1号总林长令,再到多次召开推进会议,山西在生态保护方面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
展望未来,山西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山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