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你如何应对A股暴跌
巴菲特教你如何应对A股暴跌
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遭遇暴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著名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波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股市的大幅下跌。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继续震荡,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政策不断落地和经济数据改善,A股市场有望迎来反弹。
面对市场暴跌,投资者们纷纷寻找应对策略。不妨看看投资大师巴菲特是怎么做的。巴菲特曾多次经历股市暴跌,他的策略或许能为你在当前的股市困境中带来启发。
保持理性,不被市场情绪影响
巴菲特认为,如果投资者在市场下跌20%-30%时感到恐慌,那么就不适合投资股票。在1997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用了一个小测试来说明这个观点:如果你每天要吃牛肉汉堡包,但是自己又不养牛,那你希望牛肉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呢?如果你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换车,而自己又不是汽车厂商,那你希望汽车价格是上涨那还是下跌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王冠亚所著的新书《我读巴芒》一书中,作者用一整篇专题对巴菲特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这个话题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内容囊括了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571970年)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52023年)以及有关巴菲特的中外图书、伯克希尔公司的公开资料等。 同时,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巴芒的研究,以及作为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实践,对巴菲特有关阐述进行了解读。
在所投公司的基本面没有显著恶化的情况下,对于投资基金而言,此刻最怕的是两种状况: 一是基金上了杠杆; 二是投资人不能承受压力,在此刻选择赎回。 无论是哪一种状况,都有可能导致基金净值快速逼近止损线或清盘线基金管理人被动卖出,从而将市场波动的“假风险”变成了永久损失的“真风险”。
2022年下半年的市场表现,让我更加明白了“不加杠杆”和“选择合适的投资人”的重要性。此时此刻,我非常庆幸,哪怕市场继续下跌,我也没有爆仓和大额赎回的风险。至于市场的短期波动,暂且承受着吧!毕竟,正如巴菲特所说,20%~30%的下跌是很常见的,不仅今天会遇到,未来还会遇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活下去”。
在市场下跌时寻找投资机会
巴菲特在1987年股市暴跌时指出,市场下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机会。他强调,价格下跌对投资者有利,因为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在美股2008年的“深蹲”中,巴菲特同样表示,“我们长期持有的债券及股票市值受到市场大幅下降的影响,这并不让查理和我恼怒。当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去增加我们仓位的时候,我们反而很享受这样价格的下跌。很久以前,格雷厄姆告诉我‘价格是你所支付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无论我们所谈论的是袜子或者是股票,我总是喜欢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购买足够多的货物。”
选择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巴菲特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如持续稳定的盈利、高股东回报率、合理的负债水平等。他强调,投资者应该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结合最近几年美股市场表现及伯克希尔的公开持仓来看,巴菲特均在践行“在市场下跌时购买足够多的货物”的理论。
如2022年前三季度,美股市场熊冠全球,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区间累计收跌超20%,纳斯达克指数累计收跌超30%,标普500跌幅也在20%以上。但与此同时,伯克希尔的各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普遍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加仓。其中,在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西方石油和台积电分别获得伯克希尔的新进重仓。
为什么是这样的调仓?巴菲特在1988年的致股东的信中表示,我们持有的企业需要符合:
- 巨额交易(每年税后盈余至少有一千万美元);
- 持续稳定盈利(我们对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 高股东报酬率(并且甚少举债);
- 具备管理阶层(我们无法提供);
- 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
- 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与对方太多时间)。
而其2022年前三季度的买入和卖出操作与这些指标基本吻合。如连续两个季度加仓的苹果,其2022年度除税后利润达998.03亿元,十年来(至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139.15%;再如其2022年二季度期间执行卖出操作的合众银行,其十年来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明显偏低,仅为个位数。
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在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巴菲特强调了量力而行的重要性。他认为,投资者应该避免过度借贷,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应对市场波动。对此,巴菲特表示,“这并不是因为这些贷款者都信用良好。一个衡量信用的指数FICO显示,我们的贷款者信用指数为644,全国信用指数的平均值是723。我们的贷款者中有35%的人信用指数在620之下,这部分人群通常被认为信用堪忧。”
“为什么我们的贷款者表现得这么好?他们收入平平,也谈不上信用等级多么好,答案非常简单,我们的贷款者仅仅是量力贷款,他们会看一下贷款协议,看其是否在他们实际收入(而不是期望收入)的承受范围内。他们贷款时就想好了如何偿还,不管房价怎样变化。”巴菲特表示。
长期投资,不预测短期市场走势
巴菲特认为,预测短期市场走势没有意义,投资者应该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在1961年致合伙人的信里,巴菲特写道:“我无意预测股票市场或某只股票价格一年或两年内的走势,因为我对此一无所知。我不知道市场何时上涨或下跌,我也不认为这对一个长期投资者有什么意义。我们致力于扩大合伙基金相对于道琼斯指数的长期优势,而不关注基金某一特定年份的绝对收益。”
巴菲特这段话,至少透露了三层意思:
第一,股价短期走势无法预测。站在2022年3月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无法知道2022年全年会是什么行情,也无法知道2023年或2024年股市是上涨还是下跌。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10年,总有些年份会上涨20%或者更多(牛市),也有些年份会下跌20%或者更多(熊市)。除了牛市和熊市,更多的年份会是涨跌20%以内的震荡市。
第二,预测短期走势没有意义。刚才我们说了,股价短期走势是无法预测的,所以问怎么看今年或明年的投
在市场恐慌时寻找“错杀股”
当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时,一些优质企业可能会被市场错杀。投资者应该区分“该跌股”和“错杀股”,在市场恐慌时寻找投资机会。由于下跌成因和内在质地截然不同,所以,这两类股票虽然在“之前”的走势中都出现大跌,但在“之后”的走势中往往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衡量标准
要淘金大跌股,投资者首先要弄清楚下跌原因,以及阶段跌幅大的股票究竟是“该跌股”还是“错杀股”,在此基础上再尽量回避“该跌股”的风险,努力把握“错杀股”的机会。此间,区分“该跌股”和“错杀股”的标准有二点:看基本面,究竟有没有下跌的理由。
看基本面
通常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若生产经营正常,产品供不应求,合同订单不断,所从事的行业又属国计民生,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其股价一般没有理由下跌甚至大跌。再从财报分析,若每股收益、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指标保持良好状态,优于同类公司,这种股票如果出现大跌,极有可能是“错杀性”下跌,属于“错杀股”。反之,则是“回归性”下跌,相关股票成为“该跌股”的可能性较大。
看技术面
基本面没有理由下跌的股票不等于只能涨不能跌,适度的下跌包括大涨后的技术性快跌,实际都是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属于“错杀股”的公司,一般是指前期涨幅不大的优质股票出现无理由、非理性大跌。从纵向来看,在前期大跌基础上出现连续大跌走势;从横向看,则是指个股的区间跌幅大幅跑输指数和其它个股,尤其是可比的同类股票。
用上述两条标准来衡量大跌的股票是“该跌股”还是“错杀股”,一般情况下不会跑偏。在此基础上,若能结合“之后”的走势一并分析,研判的准确率将更高。“错杀股”一般在见底后保持向上趋势:涨多跌少、高点上移、低点抬高,尤其在大盘和多数个股跳水时表现得较为抗跌,企稳时则时常扮演领涨者角色,从单个交易日看似乎涨幅不大,但阶段涨幅往往十分惊人;“该跌股”则相反,见底后不是震荡就是续跌,且同时伴随跌多涨少、屡创新低等走势。
操作技巧
在认定某一股票为“错杀股”后,投资者就要通过巧妙的操作,设法让“错杀股”的潜在机会变成实际盈利。“错杀股”总的操作原则是:已有的筹码要坚决拿住,未持有的要寻找机会低吸并持有。若在持有基础上,适当穿插波段操作,扩大盈利比例则更好,但须防止筹码丢失甚至追涨杀跌情况出现。
具体操作中,须根据“错杀股”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操作策略:
“恐慌期”重在耐心等待在前期大跌基础上,“错杀股”在恐慌期的跌幅往往最为惨烈。参与杀跌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不明真相、莫名恐慌、缺乏耐心,风控意识和操盘能力较低的群体,操作时常常伴随情绪化、扩大化、极端化倾向。这些因素的综合,促使“错杀股”在短时间里出现恐慌性下跌。对此,投资者应继续持有原有的仓位,保留的资金继续等待,仓位轻者可试探性地分批、逢低、少量买入,体现“试探性建仓”原则。
“修复期”重在逢低吸纳在“错杀股”的修复期,恐慌盘基本杀完,追涨盘尚未形成,多空双方处于心理调整、暂时平衡状态中。股价在低位缩量震荡、窄幅盘整,各项技术指标由坏变好、逐步修复。对此,投资者应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分批完成建仓,等待股价拉升。
“上行期”重在避免折腾踏空者开始进场,被套者开始补仓,短线客开始追涨。与此同时,股价涨多跌少,稳步上行,特别是当大盘和个股急跌甚至跳水时表现得极为抗跌,有时虽有短暂急跌出现,但低位停留时间极短,股价很快会被买盘托起。短线操作时,卖出的筹码时常踏空,很难正差接回。对此,投资者完成建仓的筹码耐心持有,不做或少做短差。即使做短差,也要少量操作,且要及时接回;尚未完成建仓或买入数量不足的投资者,“错杀股”每次下跌都是难得的买入机会,应果断买入;在事先制定好计划的基础上,按最终确定的目标价到价卖出,一轮完整的“错杀股”操作才告结束。
巴菲特的投资三原则
取舍、聚焦和诚信,是巴菲特的投资三原则。熟悉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非常相信“能力圈”这个概念,就是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巴菲特只选择在自己最了解的领域去投资,他的九成以上财富只来自于10项投资。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坚决舍弃,不会随波逐流投入一分钱,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他会研究透彻之后出重拳。
如果说取舍原则是为了求稳,那么巴菲特的聚焦原则就是为了求准。只有聚焦,才有可能分辨出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懂得取舍和聚焦的人,从来不说“这些事我都能做”,而是会说“我要在确保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上大干一场”。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巴菲特坚决不碰比特币。
2018年,巴菲特就说过“比特币是老鼠屎的平方”。前天(4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再次对比特币这样评价:如果你拥有全世界所有的比特币,要25美金卖给我,我会说我不要。比特币并不会产出价值,它的价格只会取决于下一个购买它的人愿意出多少钱。加密货币现在或许因为炒作而仿佛拥有了魔法般的吸引力,但它本身没有生产能力。
芒格说得更不客气:在我的生活中会尽量避免愚蠢、邪恶,以及让我与其他人相比看起来很糟糕的事情,而比特币兼具这三点。
巴菲特非常坚持“诚信”,他认为无论是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是对他个人,诚信都是最大的资产项。1991年的所罗门事件是巴菲特投资的经典案例,他坚守股东承诺,和所罗门一起面对危机,并且用极度诚信的方式捍卫了所罗门的名誉。巴菲特说他人生最困难的一天,就是接受所罗门董事长的那天。巴菲特用他的诚实挽回了所罗门的名誉。
危机过后,在担任9个月的所罗门董事长之后巴菲特悄悄离职,继续只做股东。所罗门的员工塞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与所罗门同在”是一句令人骄傲的诗词,多年以后我们仍将感激您。
巴菲特的职业信念,来自他曾祖父在爷爷家中写下的一句话:“保护好你的信誉,因为这比金钱还更重要。”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建议投资者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不要将所有的资金集中在某一只或几只股票上,而是应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行业和公司,以降低风险。同时,投资者还应该关注公司的基本面,选择那些具有稳定业绩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此外,投资者还应该关注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