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全攻略:四个阶段训练助你早日康复
骨折术后康复全攻略:四个阶段训练助你早日康复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骨折后四个阶段的恢复过程和相应的锻炼方法,并强调了及时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推荐了一个专业的康复平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和服务。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以往很多患者都认为骨折后至少需要躺着休息3个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若长期卧床,等到骨骼长好了再进行锻炼,那时为时已晚,关节变得僵硬,活动度显著降低,锻炼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因此,在术后即时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
骨折后良好恢复的三大原则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
固定是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运动复健,指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那么怎么进行术后的康复锻炼呢?根据骨折后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正确执行锻炼动作,灵活运用康复辅助工具,都是最后成功康复的关键。
骨折后4大恢复阶段
第一阶段:骨折炎症消退期功能锻炼
四肢骨折术后多辅以石膏或其他外固定,此阶段软组织正处于修复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这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如上肢骨折病人可做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活动肩关节时要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关节的环形活动。下肢骨折病人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病人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第二阶段:骨痂形成期功能锻炼
此阶段患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软组织损伤已逐渐修复,部分患者己拆除外固定,骨折断端部分纤维连接并在逐渐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趋稳定。
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骨折附近的关节功能锻炼;上肢骨折病人除作握拳、活动肩关节动作外,还可做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如活动腕关节、肘关节,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动作须柔和缓慢,活动次数逐渐增加。
下肢骨折病人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下肢股骨骨折病人,在第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到4―6周后,可遵医嘱起床扶拐活动,但不能负重。
第三阶段:骨痂成熟期功能锻炼
这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够的骨痂,外固定一般已拆除,骨折一般接近临床愈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特定负重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
第四阶段:临床愈合期功能锻炼
此阶段病人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上肢骨折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做一些负重的活动。
居家复健选择专业平台事半功倍
快点儿康复是一家拥有十余年骨科与运动医学手术期康复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机构,平台深刻理解临床与患者需求,通过深度融合临床医疗、软硬件开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提骨科术后与运动医学的数字智能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
平台联合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骨科医生与国内外一流专业康复师团队,提供以 “骨科、康复、矫形、体能” 多学科协作诊疗形式的一站式运动康复、术后康复、骨科康复三大服务。
平台运用云智能数字化在线康复陪同指导技术,解决术后离院患者居家康复期无指导、无标准、无陪同、与康复师断接等难题,打造创新康复模式,实现全场景一体无缝衔接医疗机构场景和家庭场景,以保证患者的康复治疗连贯有效缩短恢复周期,用专业引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