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力真的可以训练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1: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力真的可以训练吗?

智力是否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问题。本文将从智力量表的测量指标、常见的智力训练方法及其效果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这一问题。

前些天,在一些家长群组中,有家长贴出了孩子的魏氏智力量表结果,并焦急地询问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其他家长纷纷给出建议,有的推荐寻找特定职业的治疗师,声称可以提高智力。那么,智力是否真的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呢?

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引用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献,其中两篇都有近1000次的引用记录,来探讨这一话题。

智力到底在测什么?

智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一份完整的智力量表可以精确地评估儿童的整体及分项认知能力,甚至可以预测各学科的学习优势和预期的学习效果,为制定个别学习计划提供参考价值。

以下先说明最常用的魏氏智力量表(WISC-V)的各项指标及其含义:

语文化指数(VCI):

  • 含义:测量人运用语言来表达和理解概念的能力。
  • 对应学科:语文、阅读、写作
  • 相关能力:听觉理解、词汇、概念形成、逻辑推理

视觉空间指数(VSI):

  • 含义:测量人在视觉空间中分析、合成、转换视觉信息的能力。
  • 对应学科:数学、科学、艺术
  • 相关能力:视觉知觉、空间推理、视觉-运动协调

流体推理指数(FRI):

  • 含义:测量人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新颖问题的能力,较少受既有知识的影响。
  • 对应学科:数学、科学、逻辑推理
  • 相关能力:抽象思考、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工作记忆指数(WMI):

  • 含义:测量人在短时间内储存和操作信息的能力。
  • 对应学科:数学、科学、阅读
  • 相关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心算能力、阅读理解

处理速度指数(PSI):

  • 含义:测量人快速、准确地视觉搜索和识别图形的能力。
  • 对应学科:数学、科学
  • 相关能力:视觉知觉速度、视觉搜索、反应时间

所谓的“训练”

最常被心理学实验室用来检验智力是否可以被训练的一项实验任务,叫做N-back任务,训练过程大致如下(点击图片查看整个过程):

这类快速记忆某样东西在哪里的能力,在研究中一般称为“工作记忆”,是指短期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整合注意力和推理等高级认知能力。像学龄前儿童常玩的记忆类桌游、左右对照图片不同处的游戏,都会用到这个能力,这也是智力量表中会测试的一类能力。

有一种普遍的假设认为:如果根据受试者不断变化的表现水平,通过N-back任务增加和减少N的量次来灵活地调整任务难度,让受试者的工作记忆系统始终处于极限状态,从而刺激工作记忆功能的提升,进而可能转化为更普遍的改善,例如流体智力。这是因为流体智力的一个核心过程是工作记忆,任何试图推理新情况的行为都需要在不错的工作记忆下,同时组织各类信息以完成抽象思考及推理能力。

那么,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呢?其实并没有一致认可的有效证据,原因如下:

  • 训练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像Jaeggi等人在2008年的研究发现,接受19次N-back训练的受试者比接受8次训练的受试者在流体智力量表中表现出更大的进步。而且大多数N-back训练都在考察对流体智力的短期影响,缺乏关于长期训练效果的充分证据。

  • 受试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年龄较小或认知能力较低的受试者可能更容易从训练中受益。这可能是因为训练提高了他们的“抑制冲动”能力,从而提高了流体智力。

  • 训练任务的类型:不同的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可能对流体智力有不同的影响。

  • 安慰剂效应:一些研究发现,即使是接受安慰剂训练的受试者,他们的流体智力也会有所提高,这表明训练效果可能部分归因于受试者的期望和动机。

  • 另一种安慰剂效应:一些受试者在接受N-BACK训练后,主观上感觉认知能力有所提升,但这些主观感受并没有得到客观数据的证实。

  • 成果不能类推到所有能力上:Redick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使用如上图的双重N-back训练,在训练前、训练10次、训练20次后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即使受试者在训练任务中表现出进步,这种进步也未必能转移到包括流体智力在内的其他认知能力上。此外,研究也没有发现训练量次越多,智力量表就越可能有显著的进步。

所以结论非常简单,即便是像N-back训练这样被检验过最久最多的实验任务,都无法证实有一致提升智力的效益。

那么,家长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孩子在接受早期疗育评估后,智力量表的得分看起来有上升呢?

我们可以以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自闭症、视动协调较差的幼儿为例。在接受疗育后,WISC V分数看起来提高了。疗育确实可能直接提高语言理解/表达、社会沟通、认知、握笔圈选时的肌力等能力,或者间接提高幼儿参与评估时的动机、回应状态。但是,WISC V分数的变化,只能代表“孩子在测验情境下的表现,因为疗育中本來受到疾病或障碍而隱蔽的一些能力展現出現了”,而“真实的智力水準”永遠是一個謎,因為測驗工具必然有它一定的局限(出版商不可能搜羅到全人類為樣本),而且智力本來就會有長期的動態發展與受當下情境有變異,所以一時的高低沒有太大的意義,要看長期及參照生活及學習能力,才有價值。

参考文献:

  1. Redick, T. S., Shipstead, Z., Harrison, T. L., Hicks, K. L., Fried, D. E., Hambrick, D. Z., … & Engle, R. W. (2013). No evidence of intelligence improvement after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2(2), 359.

  2. Wang, L., Sheng, A., Chang, L., & Zhou, R. (2022). Improving fluid intelligence of children through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The role of inhibition control.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1025036.

  3. Au, J., Sheehan, E., Tsai, N., Duncan, G. J., Buschkuehl, M., & Jaeggi, S. M. (2015). Improving fluid intelligence with training on working memory: a meta-analysi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2, 366-377.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