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安全指南:如何设置隐私保护和避免“毒答案”
儿童智能手表安全指南:如何设置隐私保护和避免“毒答案”
近日,一则关于儿童手表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有家长发现,当向某品牌儿童手表询问“南京大屠杀是否存在”时,竟然得到了“不存在”的回答。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儿童智能手表在内容审核上的漏洞,也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智能手表安全问题的担忧。
事实上,这并非个案。随着儿童智能手表功能的日益强大,它们已经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变成了一个微型智能终端。然而,这个“手腕上的小电脑”却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
据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智能儿童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也就是说,大概每3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儿童手表。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如何确保儿童智能手表的安全使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儿童智能手表的安全隐患
儿童智能手表虽然功能强大,但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内容安全问题:如开篇提到的“毒答案”事件,一些手表的AI问答功能可能会给出不当或错误的信息。此外,还有家长反映,某些手表的智能对话功能甚至能播放涉性的成人网文小说。
隐私泄露风险:儿童手表可以收集孩子的地理位置、通话记录、健康数据等敏感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将对孩子的安全构成威胁。有家长担心,如果手表被黑客入侵,这款本应让家长放心的产品就可能变成一个“跟踪器”。
诱导消费设计:不少手表内置游戏应用,通过“金币”机制和会员模式诱导孩子充值消费。有家长反映,孩子在使用手表时很容易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甚至进行充值消费。
过度使用影响健康:长时间盯着手表屏幕,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
如何设置安全防护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组织制定的《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已于今年3月正式实施。该指南从告知同意与权利保障、监护人控制、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家长提供了参考。
以米兔儿童手表为例,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设置安全防护:
绑定家长手机:首先需要在安卓应用商店或苹果App Store下载“米兔”APP,并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将手表与家长手机绑定。绑定后,家长可以在APP中添加联系人、家庭成员,还可以设置表盘、时钟格式、提醒方式、音量、铃声、上课防打扰、休眠时段、通话白名单、安全区域,以及给手表安装第三方应用等。
设置上课防打扰模式:在米兔APP的“手表管理”中开启“上课防打扰”功能。开启后,在上课时间段内,手表只能给联系人打电话、查看时间、发送SOS,同时保留定位功能。
管理应用安装:通过米兔APP的“应用商店”功能,家长可以控制手表上可以安装的应用。目前仅米兔儿童学习手表5X和米兔儿童学习手表4Pro支持安装微信儿童手表版。其他应用的安装也需要家长审核。
设置隐私权限:在米兔APP中,家长可以设置手表的定位权限、通讯录权限等,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应用才能访问这些敏感信息。
定期检查手表使用情况:家长应定期检查手表的使用情况,包括查看通话记录、应用使用情况等,确保没有异常。
选购建议
面对市面上众多的儿童智能手表品牌,家长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如华为、小天才、360等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在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更有保障。
关注隐私保护功能:优先选择那些注重隐私保护的产品,如提供家长控制功能、数据加密功能等。
功能适配度: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能配置。对于低龄儿童,功能越简单越好,避免过多的娱乐功能分散注意力。
价格因素:中低价位(500-1000元)的产品性价比较高,适合大多数用户。
防水性能:如果孩子喜欢户外活动,可以选择防水性能好的款式。
儿童智能手表的普及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但如何确保其安全使用,需要家长、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家长要履行好监护责任,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儿童智能手表真正成为孩子们安全、健康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