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芳教你逆转颈动脉斑块
郭艺芳教你逆转颈动脉斑块
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的指导下,通过一年的自我调养,成功逆转了颈动脉斑块。这个真实案例不仅展示了颈动脉斑块治疗的可能性,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不容忽视
颈动脉斑块是脂质、钙等物质在颈动脉内膜沉积形成的局部隆起,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其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评估斑块大小、位置及血管狭窄程度,准确性高达90%2。
- 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提供高分辨率三维图像,有助于评估斑块形态和钙化情况,但需使用对比剂2。
-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无需对比剂,适合评估软斑块,与CTA准确性相当,但费用较高2。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侵入性检查,为金标准,用于其他方法无法确诊时2。
成功案例:50岁女性患者逆转颈动脉斑块
郭艺芳教授分享的这位患者,50多岁,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年前,她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发现左侧颈总动脉有一个粥样斑块。不过,她的血压、血糖都正常,饮食结构合理,体重也正常,不吸烟、不喝酒。唯一值得关注的是胆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为4.22毫摩尔/升。
郭艺芳教授建议她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治疗。一年多后,当她再次进行体检时,颈动脉斑块竟然消失了!给她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是同一位专家,使用的是同一台设备,结果确认无误。
为什么她的颈动脉斑块会消失?因为她成功控制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次检查发现她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2.01毫摩尔/升,降幅达到52%。
专家解读:颈动脉斑块如何逆转
郭艺芳教授表示,颈动脉斑块的逆转并非偶然,而是科学治疗的结果。他提供了五个关键方法:
及早干预: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若能在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并在早期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比如控制过高的体重、调节升高的血压和血脂等,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关重要。
调控血脂:血脂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加速器”。了解血脂水平,尽早发现异常,积极调控,可有效延缓斑块的进展。
平稳血压:收缩压升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血压,应该尽量严格把控,把血压降低到120/80毫米汞柱以下,比130/80毫米汞柱的血管获益更大。
远离烟草: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才能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血管的损害。另外,控制饮酒、健康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措施。
定期检测: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大。可以说,纤维蛋白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风向标”。因此,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保护血管健康,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手术治疗:最后的防线
对于严重狭窄或不稳定斑块,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两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这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通过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来预防脑卒中。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放置支架支撑血管,保持通畅。四川蓝生脑科医院通过超时间窗溶栓联合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救治了一例超20小时急性脑梗塞患者,展示了颈动脉斑块严重情况下的治疗方案。
预防与监测:守护血管健康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吸烟者,应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1。通过综合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可以有效管理颈动脉斑块,降低脑卒中风险。
郭艺芳教授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颈动脉斑块并非不可逆转。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部分斑块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退。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扰,不妨试试郭艺芳教授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