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体质易头晕!中医专家推荐:按摩5个穴位缓解头晕
6种体质易头晕!中医专家推荐:按摩5个穴位缓解头晕
头晕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它可能表现为看物体时感到头眼昏花旋转,有如坐车或船颠簸摇晃的的感觉,严重者一睁眼就可能觉得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或站不稳可能跌倒,胸口甚至还会伴有呕吐恶心的感觉。
头晕在古代医籍中有多重称谓。《素问》有“头眩”、“掉眩”、“徇蒙招尤”之称;《灵枢》称“眩冒”、“目眩”等;《金匮要略》有“冒眩”、“癲眩”之记载;清代以降,多称“眩晕”或“头晕”。根据头晕与目眩的次序差异还有更细致的分类,例如先眼花而致头晕者称“目眩”;先头晕而致眼花者称“巔眩”;头晕重而眼前发黑者称“眩冒”等。
中医角度的头晕分类
中医将头晕分为六种主要类型:
风火上扰:感觉头晕胀痛,烦躁易怒,因易怒而使头晕加重,伴有面红、耳鸣、睡眠不佳、口干口苦等症状,舌质红、苔黄。
阴虚阳亢: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或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干等症状,舌红、苔少或无苔。
心脾血虚:头晕眼花,过度劳心会加重症状,伴有心悸、精神疲乏、气短乏力、失眠、食欲减退,面色无华、唇舌色淡。
中气不足:头晕,喜欢躺卧,站立时头晕加重,过度劳累会引发症状,表现为倦怠少言、少气无力、多汗、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舌色淡。
肾精不足:头晕耳鸣、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眼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质淡红、脉象尺部细弱。
痰浊中阻:感到头晕头重,胸部闷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四肢沉重无力,或有嗜睡、舌苔白腻等症状。
日常保健方法
早晚搓揉耳朵及颈部:利用早晚洗脸时用毛巾自上而下搓揉耳朵和脖颈,直到耳朵红热和脖颈温热。这有助于颈部肌肉放松,促进颈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缺血性头晕。
合理使用枕头:选择高度适中、软硬适宜的枕头。枕头与颈椎的关系最为直接,合适的枕头高度对维护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预防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防止头晕都有重要作用。
注意颈部保暖:天气寒冷或空调温度较低时,可以佩戴围巾做好颈部保暖,这对预防头晕是基本的保养措施。
做颈椎操:面对墙壁保持一臂距离,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撑住墙面,抬头至极限。保持颈部不动,慢慢增加次数。此操可在工作间隙休息时进行。
注意营养与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愉快的心情,这些都有助于气血循环,预防头晕发作。
穴位按摩
按揉太阳穴: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的太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 3~5 分钟。
按揉百会穴:将手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3~5 分钟。
按揉听宫穴:将双手手指放在同侧听宫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5 分钟。
按揉风池穴:将拇指指腹放在同侧风池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5 分钟。
按揉曲池穴:将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对侧手肘部曲池穴处,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揉3~5 分钟,然后交替进行按揉。
此外,还可以多按大椎穴、肩井穴等有效治疗颈椎病的穴位。以上穴位按摩每天进行2~3 次,可以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改善耳部以及脑循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