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政涛: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四大前沿趋势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5: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政涛: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四大前沿趋势

近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在中山市“名家讲坛”活动中,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趋势》的专题报告。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学领域尤其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他的观点为理解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01

人工智能教育:2030年前基本普及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李政涛教授认为,这一部署迈出了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普及运用的关键一步。他指出,《通知》设置了四个关键点:

  • 扎根中小学校:明确人工智能教育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展开
  • 明确时间节点: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
  • 提出总体要求: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激发兴趣和统筹谋划的原则
  • 推出实施方案: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涵盖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等多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构建了“3+1”的知识体系,即三个学段(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高中)的知识体系,以及贯穿各学段的“应用伦理”教育。这种设计既体现了技术教育的系统性,又突出了人文关怀。

02

教育强国:从课堂改革到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强国建设方面,李政涛教授强调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他认为,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只有课堂变了,教育才能真正改变。

在第40个教师节前夕,李政涛与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进行了一场跨文化的教育对话。对话中,双方围绕“静悄悄的课堂”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李政涛指出,“静悄悄”并不意味着否定动态和互动,而是强调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专注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李政涛认为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他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高度契合。

03

立德树人: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李政涛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的内涵应突破“技术至上”的狭隘框架,将技术知识的传授与伦理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价值观的塑造有机结合。

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处理好几个关键关系:

  •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既要传授确定性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既要有所准备,又要能灵活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
  • 动态与静态的关系:课堂需要互动,也需要静心思考的时间
  • 活动与灵动的关系:既要组织丰富的活动,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04

从理论到实践:李政涛的教育探索

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重要代表,李政涛教授的教育理念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如“面向高质量教育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转化研究”,并推动相关丛书出版。

在教育实践中,李政涛倡导“命脉研究”和“理实观”,深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研究。他认为,教育研究者不应局限于书斋,而应深入教育现场,与教师共同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李政涛教授的教育思想和改革建议,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他的观点不仅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更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