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百年血压测量技术演进:从牧师实验到临床标准
近三百年血压测量技术演进:从牧师实验到临床标准
血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创新与突破的科学史诗。从18世纪牧师黑尔斯首次测量动物血压,到20世纪初柯罗特柯夫发明听诊法测量血压,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将这一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临床,最终造福全人类。本文将带你穿越近两个世纪的时光,见证血压测量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个测量血压的人:斯蒂芬·黑尔斯
斯蒂芬·黑尔斯(Stephen Hales)是一位英国牧师,他在1733年首次成功测量了动物血压。黑尔斯的实验记录显示,他通过将一根127厘米的玻璃管插入马的颈静脉,观察血液上升的高度来测量血压。他还观察了多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包括颈动脉及颈静脉的压力、呼吸和体动对血压的影响等。尽管黑尔斯的实验方法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由于设备过于庞大,无法在室内使用,因此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U形水银检压计测量血压的第一人:让·勒纳·玛丽·泊肃叶
泊肃叶(Jean Lenard Marie Poiseuille)在1828年首次应用U形检压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他解决了管内凝血问题,校正了U形管中的碳酸氢钠-血液混合物的量与液柱高低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温度对水银密度的影响等。泊肃叶的实验表明,循环中血压的降落主要发生在2毫米口径以下的小血管,这一结论至今仍然被广泛认可。
人类血压的首次测量:让·法弗尔
1856年,法国医生让·法弗尔(Jean Faivre)首次直接测量了人类的血压。他使用泊肃叶的U形水银检压计,在一位截肢患者的离断肢动脉内测得肱动脉血压为115-120毫米汞柱,确定了人类血压的正常范围。
血压的无创估量与测定
先驱性地血压间接测量
1834年,法国医生尤里乌斯·赫里松(Julius Herrison)设计了一个可以客观演示人动脉搏动力量的方法,实现了动脉血压的无创伤测量。德国生理学家卡尔·韦罗尔特(Karl Vierordt)在1855年设计了一种脉搏描记器,通过观察脉搏波动来间接测量血压。
马雷的20年研究
法国生理学家埃蒂安·朱尔斯·马雷(Etienne Jules Marey)在1860年设计了一种小型的脉搏描记器,能够较为精确地应用于前臂,并可以清楚地记录桡动脉脉搏波动。1875年,马雷又设计出一种更能精确测量血压的仪器,通过观察脉搏波动来测量血压。
19世纪末的两种血压计
19世纪末,冯·巴希(Samuel von Basch)和波塔因(P.C. Potain)设计的血压计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冯·巴希血压计通过触摸球压迫点之下的脉搏来判断收缩压,波塔因血压计则使用气体压力计,便于携带。
意大利医生的创意
意大利医生西庇欧内·里瓦-罗西(Scipione Riva-Rocci)在1896年设计了一种临床血压计,将施压点从一个点改为一个面,使测量更为简便易行。德国医生冯·雷克灵豪森(H.von Recklinghausen)在1901年研究了袖袋宽度与测得的血压值的关系,将袖袋宽度改为12~14厘米,这一设计沿用至今。
俄罗斯外科军医的创新
1905年,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谢尔盖也维奇·柯罗特柯夫(Nikolai Sergeyevich Korotkoff)发明了听诊法测量血压。柯罗特柯夫在日俄战争期间,通过对血管外科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听诊来测量血压。他将里瓦-罗西袖袋放在上臂中部,快速增加袖袋中的压力,直到在袖袋下的循环完全停止。当压力计中的汞柱下降至某一高度时,就会出现第一个短促的微弱的声音,这个声音的出现表明血流的脉搏波的一部分在袖袋下已通过。柯罗特柯夫将这一方法发表在《俄皇家军事医学科学院院报》上,经过雅诺夫斯基(Mikhail V.Yanovsky)的推广,这一方法逐渐被全世界接受。
柯罗特柯夫在1920年因病去世,但他的听诊法测量血压的方法却一直沿用至今。1939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大不列颠、爱尔兰心脏学会委员会将柯罗特柯夫的方法定为测量血压的标准方法;196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柯罗特柯夫的方法为医学临床的最适用的血压测量法。
结语
从1733年黑尔斯首次测量动物血压,到1905年柯罗特柯夫发明听诊法测量血压,血压测量技术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也为高血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如今,血压测量已经成为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