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古建筑群:三教合一的文化瑰宝
崆峒山古建筑群:三教合一的文化瑰宝
崆峒山,这座被誉为“道家第一山”的名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因传说中黄帝曾向广成子问道而声名远扬。作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崆峒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以其独特的古建筑群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崆峒山,探寻那些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建筑。
三教合一的文化瑰宝
崆峒山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宗教文化的缩影。这里佛、道、儒三教并存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凝重典雅,气魄宏伟,堪称中国古建筑和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1990年,中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朱畅中、谢凝高曾给予崆峒山古建筑“奇险灵秀、古朴精巧”的评价。
三大建筑群巡礼
皇城建筑群:清秀典雅的道教宫观之首
踞马鬃山之巅的皇城建筑群,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7年),是崆峒山宫观之首。这里绿树掩映,殿宇轩昂,清秀典雅,是崆峒山道教文化的发源地。皇城建筑群由多座建筑组成,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雷声峰建筑群:险峻陡峭的建筑史经典
雷声峰建筑群同样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因山势险峻陡峭而被誉为“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雷声峰与马鬃山南面相连,由高而低向东南延伸,峰长两百米,最宽处不过三五米,两侧皆为深谷。古建筑物均依山就势,独具匠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如遇雷雨季节,只要天空中雷声作响,山峰两面的深渊就把雷声扩大数倍,如山崩地裂,让人心惊胆颤,雷声峰也因此而得名。雷声峰现有道教宫殿六处,即雷祖殿、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圣父圣母殿和眼光殿。
凌空塔:古塔托松的奇观
始建于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的凌空塔,是崆峒山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无基座的八角七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7.5米,塔顶生长着一棵近200年的松树,形成了“古塔托松”的独特景观。凌空塔不仅展现了宋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更因其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而成为崆峒山的象征。
如何游览崆峒山古建筑群
最佳游览路线
从景区入口的朝天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平凉著名书法家张秀民先生所书的“朝天门”三个大字,门前两侧有四只石山羊,这是因为最初山上要修建宫、观、道路,依靠人力把建筑材料运送上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山羊是偶形蹄,擅长走羊肠小道,所以人们便让山羊承担了驮送材料的工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山羊对崆峒山的贡献,就把它塑在了这里。二层供奉的是道家的护法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原名王恶,被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金睛。王恶不服,奏告于天庭。玉皇大帝即赐慧眼与金鞭。
沿着上天梯攀登,这是通往皇城的唯一通道。上天梯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由崆峒山的开山祖师仁智禅师主持开凿。经明、清两代修缮和改革开放以后三次维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台阶总数为378级,台面宽为2.5米,石阶的坡度在45—75度之间,古人有一首诗这样形容上天梯:“一步仅一寸,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这也是登临皇城的唯一通道。
到达皇城后,可以参观隍城,这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早在宋初乾德年间(963--967)时就创有太和宫,元代时改奉释迦牟尼佛,称崇佛阁.明代嘉靖年间由驻藩平凉的韩王和他的妻子郭氏捐资修建,成为全山道教主要建筑物.面积约2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殿上建殿、殿内有殿、殿后藏殿。
接着前往中台,这里是全山的中心地带,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四周景色。中台最高处海拔1927米,赫然入目的有三皇楼、崆峒山庄、“胡耀邦题崆峒山纪念碑”等著名碑铭。这里也是崆峒山游客集散地之一,是游客购物、休闲、餐饮和住宿的集中之所。
最后可以登上雷声峰,欣赏其险峻的山势和精妙的建筑布局。雷声峰现有道教宫殿六处,即雷祖殿、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圣父圣母殿和眼光殿。
交通指南
自驾:从西安、银川、兰州方向均可到达。其中,西安至平凉约305公里,全程约4小时31分钟;银川至平凉约426公里,全程约5小时14分钟;兰州至平凉约328公里,全程约5小时2分钟。
公共交通:可选择乘坐飞机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或兰州中川机场,再转乘大巴到达平凉。西安机场至平凉每日有6班大巴,平凉汽车西站至西安机场每日有4班大巴。
游览小贴士
- 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因为游览需要较多步行。
- 最佳游览时间为5-10月,此时气候适宜,景色优美。
- 景区面积较大,建议预留一整天时间游览。
- 可以选择乘坐景区游览车或索道上山,以节省体力。
结语
崆峒山古建筑群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这里,每一座殿宇、每一级台阶都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每一处景观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或者想要寻找一处静心养性之所,崆峒山绝对值得一游。不妨亲自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感受“道家第一山”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