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二战最大坦克对决,苏军以量取胜扭转战局
库尔斯克会战:二战最大坦克对决,苏军以量取胜扭转战局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东线战场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坦克这种现代化兵器的巨大威力,更体现了苏德双方在军事战略和战术运用上的较量。
作为一种现代化兵器,坦克诞生于一战,于二战时期大放异彩。尤其在二战中主要陆上作战的苏德来说,更是将坦克的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苏德战争初期,依靠闪电战,德军首次使用大规模坦克兵团作战,趁苏军不备,迅速毁掉苏联的重要交通枢纽、指挥中心。在如此迅猛的攻势下,苏军一再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但在苏军喘过气来以后,马上发动全国战争机器 ,加之美英等国对苏联的钢材等物资的援助,苏联的装甲部队很快就恢复了战斗力。终于在1943年,苏德之间爆发了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库尔斯克战役。
战役期间苏德双方参战的坦克型号:德军方面,主要有三号M型坦克,以及四号F型,G型坦克,和少量的虎豹式坦克。苏军方面,装甲部队主要以T-34型坦克构成,还有少量的重型坦克KV-1,KVIS型。
在坦克性能方面,德军是普遍优于苏军的,德军装备的虎豹式能够于1000到2000米轻松击穿T-34的装甲。苏军的优势则是数量,苏联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令其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制造出1000多辆T-34。数量上的庞大优势完全能够帮助苏军弥补性能上的不足。
由于希特勒对于新式坦克的痴迷(或许是这个原因),原定于1943年3月份的进攻计划一拖再拖,终于确定在7月5日实施进攻计划。希特勒将其命名为“堡垒计划”。但德军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情报已经泄露。在7月5日,苏军抢先开火。惨烈的库尔斯克会战也开始了。
双方战斗异常激烈,在库尔斯克这片草原上,坦克行进和开火扬起的灰尘完全遮挡住了视线,许多士兵都是凭借着感觉作战。在战斗发展到白热化阶段时,甚至出现了双方坦克手肉搏的场景。尽管苏军的坦克性能以及驾驶员的素质比不上德军,但还是凭借着人海战术跟不怕牺牲的精神顶住了德军一波又一波猛烈的进攻。
7月9日,在蒙哥马利元帅的指挥下,盟军于西西里岛登陆。希特勒为救助意大利这个“呆萌”队友,暂缓了库尔斯克战役。也因为盟军的登陆,此时希特勒已经无心恋战 ,双方开始逐渐开始撤出交战区域。到8月份,战役基本结束。虽然苏军有很大的伤亡率,但还是取得了胜利。自此役之后,苏军基本上扭转了防御的战略态势,从防御转为进攻。是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