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边城》里的保靖: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8: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边城》里的保靖: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

1924年9月,未满22岁的沈从文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他个人命运的转折,也预示着他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今天,我们站在百年后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这段历史,不禁感慨万千。

保靖,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是沈从文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沈从文在保靖的这段时间,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他文学和艺术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他在这里经历了从一名普通的司书到逐渐觉醒、最终决定离开湘西、追求更大世界的心路历程。

01

保靖:湘西的文化明珠

保靖是苗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战国后期,这里形成了以苗侗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唐末宋初,杨再思在飞山建立峒款军政联盟,受朝廷分封,治理十峒,政通人和,成为民族自治典范。千百年来,靖州被苗侗人民公认为祖地,至今仍保存有苗侗民族的祖庙“飞山宫”。“流淌在童话世界的快乐老家”地笋苗寨、“封尘在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女儿王国”岩脚侗寨等景区是现存原生态的苗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靖不仅是一个商贸重镇,更是一个文化圣地。靖州文化源远流长,以飞山文化为核心,集苗侗文化之大成,是湘黔桂鄂渝五省接边地区苗乡侗寨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靖州是“中国苗族歌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靖州苗族歌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侗芦笙节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宋大儒魏了翁在靖州创办鹤山书院,时“江浙之士不远千里从学”,成为当时湖湘四大书院之一。文峰塔百年状元坊镌刻才俊之名,延续崇文之风。

02

沈从文的保靖时光

1922年2月14日,沈从文搭乘一艘运军服的船,经过近四十天的艰难航行,终于抵达保靖。初到保靖的沈从文,没有固定的工作,只能寄居在表弟家中,过着“打流”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段看似无所事事的日子,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半年后,沈从文凭借一手好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被陈渠珍赏识,调到统领部担任司书,负责抄写文件和会议记录。这份工作虽然繁琐,却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书籍、字画和古玩。在陈渠珍的影响下,沈从文开始自学四书五经和史志古籍,他的学识和视野逐渐开阔。

在保靖期间,沈从文还结识了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物:聂仁德和赵奎五。聂仁德是沈从文的姨父,学识渊博,常与沈从文谈论哲学、历史和新思想。而赵奎五则是陈渠珍从长沙聘请来的印刷工人,他带来了许多思想先进的现代刊物,如《新青年》《向导》等,这些刊物使沈从文初步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在保靖的这段时间里,沈从文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故。他目睹了同事们的堕落和腐败,深感空虚和苦闷。同时,他也经历了病痛和生死的考验,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在孤独和痛苦中,沈从文开始自救,他通过读书和思考来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接受和新文化运动思想的洗礼,沈从文对个体与社会、生命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他逐渐意识到,人活在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为未来的人类去设想。这种思想的觉醒,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3

《边城》里的保靖风情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描绘湘西风情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保靖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故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小说中的茶峒,就是以保靖为原型。沈从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的山水风光:“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保靖的山水之间。

保靖的民俗风情也在《边城》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小说中多次提到的端午节赛龙舟,就是保靖的传统民俗活动。沈从文写道:“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边城》中的人物故事,更是深深打上了保靖的烙印。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湘西人民的纯朴和坚韧。他们的爱情,就像保靖的山水一样,纯净而深沉。

04

保靖:文学创作的永恒源泉

保靖不仅为沈从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更对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保靖的日子里,沈从文深入了解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同时,保靖的艰苦生活和艰难处境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品格,使他在文学创作中更加注重人性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独特而多样,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既有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种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在保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磨砺。可以说,保靖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和灵感宝库。

百年后的今天,沈从文离开保靖的故事依然激励着无数人。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同时,保靖这片土地也因其与沈从文的紧密联系而备受瞩目,成为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向往的圣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保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沈从文与保靖之间的文学纽带将永远存在。这种纽带不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更连接着每一个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人的心灵。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走进保靖、了解保靖、感受保靖。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像沈从文一样,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这个美丽的世界、去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沈从文与保靖之间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永远闪耀在人类文化的星空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