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熊胆粉争议升级,人工替代品来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44: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熊胆粉争议升级,人工替代品来了?

熊胆粉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主要用于清肝明目、息风止痉等病症。然而,近年来因其来源的伦理争议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人工合成替代品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解决这一难题。这不仅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也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01

熊胆粉的传统应用与现代争议

熊胆粉是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囊,具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之功效,其入药可查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甄权的《药性论》,是我国传统动物性药材。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熊胆具有保肝利胆、抑菌、抗氧化抗炎、溶石防石、镇咳祛痰、降血脂、抗肿瘤、抗惊厥、抗细胞凋亡、抗血栓、抗过敏、减肥降脂、明目、降血糖、助消化等药用功能。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含熊胆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胆石病、胆囊炎、肝炎、急性脑中风、青光眼、角膜炎、痔疮、鼻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高脂血症等疾病。

然而,熊胆粉的获取方式引发了广泛的伦理争议。目前,圈养的熊据估计有7000至1万只。活熊取胆对黑熊造成严重伤害,引发伦理争议,尽管十余年来,亚洲动物基金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大陆淘汰养熊业。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黑熊列入了最高级别的濒临灭绝等级,中国只是授予了它们二类保护标准,并允许它们被圈养。1989以来,农场允许圈养和繁殖熊,但是狩猎熊被视为违法。

此外,熊胆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熊胆由于其极度苦寒,易伤脾胃阳气,是脾胃虚寒的禁忌。虽然熊胆毒理学副作用小,但近年来有关其相关制剂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另外,由于取胆熊多有肝胆疾病,引流胆汁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

02

人工替代品的研发进展

面对熊胆粉的伦理争议和资源困境,人工替代品的研发成为解决之道。人工熊胆的主要成分与天然熊胆相似,主要有效成分相同,并且含量接近,两者所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外观形状、理化性质等各方面都很相近,而且质量稳定。目前,我国已有企业实现体培牛黄、人工麝香等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随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预计人工替代药材商业化进程加速。

政策层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国家药监局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和替代品研制。文件自发布之日实施。《公告》包含了“聚焦重点品种、鼓励研发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畅通注册路径、加强技术指导、加速审评审批、加强上市后监管”等方面内容。根据临床用药需求,结合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和具体品种情况,现阶段重点支持穿山甲、羚羊角、牛黄、熊胆粉、冬虫夏草等珍稀濒危中药材用于中药生产的替代品研制。

03

替代品的市场前景和挑战

人工替代品的商业化前景广阔。一方面,替代品能够解决野生资源短缺的问题,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另一方面,替代品的生产成本相对稳定,有助于控制药品价格。例如,牛黄资源的稀缺导致了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价格持续攀升。若能研发出新的替代品并成功应用于配方中,将有助于缓解牛黄供应紧张的状况,并对降低相关中成药的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替代品的推广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替代品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审评审批,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替代品的市场接受度还需要时间来培养。最后,替代品的生产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04

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

熊胆粉替代品的研发,为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现代科技。通过人工合成等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传统中药面临的资源困境。其次,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平衡传统与创新。在保留中药精髓的同时,也要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最后,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伦理和可持续的基础上。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前提。

熊胆粉替代品的研发和推广,不仅是解决了一个具体问题,更是在为中医药的未来开辟新路。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安全、有效、可持续的中药替代品能够问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