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秒赚2400万,00后Vida的程序交易制胜之道
两秒赚2400万,00后Vida的程序交易制胜之道
两秒赚千万的传奇:Vida的财富密码
11月11日,Binance上线了两个小市值代币ACT和PNUT。据链上数据监测平台Lookonchain显示,在Binance宣布上线ACT后的短短2秒内,一个地址就迅速用32万美元买入了1090万个ACT。在ACT快速上涨后,这笔投资的利润迅速飙升至3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00万元)。
这个地址的买入时间甚至比Binance中文上币公告的发布时间还要快整整7秒钟,买入速度太快且盈利巨大,因此马上有用户质疑这是“老鼠仓”和内幕交易。就在讨论愈演愈烈之际,“方程式新闻”团队发布了声明且认领了这个地址,他们的交易依赖的是英文公告的发布,比中文公告早了7秒。这笔交易的速度源于程序化新闻交易的精准与极速,而背后的操盘手正是Vida。
300万美元,2100万人民币,对Vida这位“00后富一代”来说,只需要2秒钟。一战封神后,Vida被网友们称为本轮牛市中最强的程序交易之神。Vida本人也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回答,目前他的身价已经接近1.3亿元人民币。
从IQ70到程序交易之神:Vida的逆袭之路
Vida的人生起点,和他现在被网友称为“天才交易员”的标签格格不入。他出生于2000年的江苏中产家庭,生活条件并不算困难,但他的成绩单却让有些让人焦虑。从小学和初中开始,Vida的理科基础就非常薄弱,数学成绩长期垫底倒数第一,再加上在一次IQ测试中得出了一个70的结果,这让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印象定格为一个“蠢材”。
在重理科轻文科的中国公立教育体系中,这样的成绩让他难以立足。“如果我继续留在公立学校,连小镇做题家都不如。他们至少还会做题,而我什么都不会。”中考那年,Vida交了一份应付了事的答卷,总分只有194分,这也彻底宣告了他与传统教育的决裂。在后来的回忆里,Vida非常庆幸自己没有继续留在公立教育体系里,而是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点,并实现了最大化价值变现。
Vida在语言方面的天赋尤为突出,特别是英语能力超群,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被压抑的潜力,终于进入国际高中后才得以释放。“我的优势是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很擅长发现商机。”Vida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他发现,自己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擅长抓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从中获利,这种“财商”成为了他未来成功的核心基因。
Vida有这样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教育的功劳。Vida的父亲为他做出了不少启蒙。从1996年开始,Vida的父亲就进入了中国股市,是巴菲特价值投资派的门徒,同时也有一套自己在中国股市投资的独特方法。逃过2007年和2015年的顶,买过2000年、2008年、2015年的房,靠着投资Vida的父亲从一个外企采购经理变成了一个提前退休、经常游山玩水的自由人。
Vida的管理策略:信息差+团队协作+量化交易
- 利用信息差进行轻资产套利
Vida的核心策略是利用市场与市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获利。这个模式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还极具容错性。他坦言,自己尝试的点子成功率只有10%-20%,但每一个点子的投入都不会超过总资产的1%。这种低成本试错模式让他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不会伤筋动骨,而一旦成功,回报往往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 组建专业团队,擅长资源配置和优化
Vida组建了一支小型团队,包括程序员和量化分析师,通过他们将自己的构思转化为自动化的交易策略。“我负责提供思路,团队负责执行。这样我才能将资源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 采用量化交易和自动化交易策略
Vida开始钻研量化交易,探索如何利用程序和算法将他的交易模式自动化和精细化。在这样的资源配置能力之下,2021年3月,Vida正式将量化交易纳入自己的投资体系。
Vida的成功经验对普通人的启示
发现自己的优势:Vida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表现不佳,但他发现了自己在语言和信息捕捉方面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
善于利用信息差: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更快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组建团队,善于用人:Vida虽然不擅长编程,但他懂得如何组建团队,将想法转化为现实。
持续学习,不断优化:从最初的轻资产套利到后来的量化交易,Vida一直在学习和优化自己的交易策略。
敢于冒险,但要控制风险:Vida的点子成功率只有10%-20%,但他将每个点子的投入控制在总资产的1%以内,确保即使失败也不会伤筋动骨。
Vida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同样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奇迹。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像Vida那样在两秒钟内赚取千万,但他的经验和智慧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