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辛华教授教你玩转唐宋诗词:让古诗在现代生活中“唱”起来
曹辛华教授教你玩转唐宋诗词:让古诗在现代生活中“唱”起来
4月24日下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曹辛华在雨山校区学术报告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唐宋诗词生成原理的当代运用》。作为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教授不仅分享了自己的诗词学习经历,更带来了让古诗词“活”起来的秘诀。
从“徒诗”到“声诗”:古诗词的音乐性探索
“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四声的组合。”曹教授以杜甫的《绝句》为例,展示了中国诗词独特的音韵美。他指出,中国传统的朗诵方式是按照音韵节奏进行的,而“徒诗”“歌诗”与“声诗”则代表了诗词表现形式的演变。
什么是“声诗唱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用唱歌的方式演绎诗词。曹教授现场即兴演唱了《敢问路在何方》《成都》等现代歌曲的旋律,配上自己创作的诗词,让在场师生真切感受到了“一曲唱千词、一词唱千曲”的艺术魅力。
倚声填词:让古诗词玩转现代旋律
“倚声填词”是曹教授重点讲解的内容。他指出,这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一种让古诗词融入现代生活的新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将古诗词的意境和现代流行歌曲的旋律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新作品。
这种创作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它要求创作者既要熟悉古诗词的格律和意境,又要了解现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更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正如曹教授所说:“这不仅是对诗词的重新诠释,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古诗词的现代应用:从校园到生活的诗意
“古诗词不应该只存在于书本里,更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曹教授鼓励大家从新诗入手,大胆尝试写诗,并结合师范专业特点,将来以灵活生动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吸引更多的孩子爱上诗词。
事实上,古诗词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到各类古风音乐的流行,再到各种以诗词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古诗词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回归我们的生活。
从诗词中汲取生活智慧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蕴含着古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比如李涉的《题鹤林寺壁》提醒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高适的《别董大》鼓励我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李白的《将进酒》激励我们“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些诗句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启迪和精神的力量。
正如曹教授所说:“古诗词的现代诠释,不是简单的翻译和解释,而是要让古人的智慧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声诗唱法和倚声填词等创新方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更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一起跟随曹辛华教授的步伐,在唐宋诗词的现代诠释中,发现古诗词的新魅力,让诗意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