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式轻型坦克的装甲是否过于单薄了?
15式轻型坦克的装甲是否过于单薄了?
15式轻型坦克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型坦克,其35吨的重量使其具有出色的桥梁通过性和广泛的适用场景。本文将从火力、防护、机动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15式坦克的性能特点及其在现代战场上的应用价值。
35吨级的15式中型坦克在桥梁通过性方面表现出色,可以在没有工兵分队架桥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地球上绝大部分城镇乡村陆地区域。因此,认为15式坦克仅仅用于高原地区,显然格局过于狭隘。
在现代战场上,能够有效对付坦克的装备主要包括坦克、武装直升机、步兵携带的反坦克武器和无人机。然而,现代战场遍布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即便是重型武装直升机也难以承受隐蔽单兵便携式导弹的直接命中,只能在视距外提供远程火力支援。武装直升机由于油料有限、滞空时间短,且需要频繁往返于简易野战起降场所,实际对付坦克的效果受到诸多限制。
步兵携带的反坦克武器和无人机在战场上消耗巨大,面对坦克的优势火力、防护力和机动能力,往往会造成大量步兵伤亡,甚至导致防线被突破形成致命漏洞。
15式坦克装备的105毫米炮具有较强的火力,能在1公里距离内撕开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自动装弹机的配备使其具备1分钟速射能力,可以有效压制重型坦克的反击。
从战术运用的角度来看,15式坦克至少有四种方法对抗重型坦克:
- 利用自动装弹机的105毫米炮实现先敌开火,通过速射穿甲弹、破甲弹、炮射导弹和烟雾弹进行打击,并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呼叫后方红箭重型导弹车和空中火力支援。
- 在2公里距离上与重型坦克对射,通过消耗战取得优势。
- 在1公里距离上与重型坦克对射,局部形成优势。
- 根据侦察观瞄结果,避免在不利的2公里距离上与重型坦克对射。
中型坦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广泛的地域通过能力,从高原到平原,都能有效作战。但这种优势是以减重为代价的,整车平均防护力会相应降低,一发穿甲弹命中就可能造成损失。
为弥补防护力的不足,15式坦克采用了信息化水平提升、先敌开火和自动装弹机速射等措施。在2公里以上的远距离对射中,105毫米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能无法穿透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可以通过速射破甲弹进行弥补,通过多次命中造成干扰和破坏效应。
从中东沙漠和东欧平原的战例可以看出,重型坦克的适用性受到很大局限,特别是在需要通过民用桥梁的地区。而积极装备中型坦克的国家,显然更注重无工兵分队架桥条件下的高机动性和强火力穿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