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基础设施加速迭代,多技术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
区块链基础设施加速迭代,多技术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
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近日,在“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发展分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工程师施建锋就“区块链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赋能新型工业化”进行了解读,概述了区块链基础设施在2024年的总体发展态势、技术革新、产业生态,并展望了其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
全球发展凸显新态势,推动聚链成网和可持续性发展
全球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型。在公有链方面,以太坊的活跃节点数超过6000个;在联盟链方面,欧洲的区块链基础设施EBSI已拥有39个活跃节点。跨链互操作技术进入全面可用阶段,不断加速区块链聚链成网,全球已存在121个跨链桥,支持超过188条区块链跨链。绿色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明显,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建设构筑新规模,面临碎片孤岛和活力不足挑战
区块链统筹建设持续深化作为基础设施的属性愈发凸显。一方面,我国政策鼓励支持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另一方面,我国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例如“星火·链网”正在打造全球大规模可协作网络,布局建设节点超过70多个。我国建设的区块链系统,一方面技术路线多元分化,另一方面碎片化建设,城市自建、行业自建、企业自建,缺乏统筹,跨链互联互通势在必行。同时,区块链项目增长数量态势放缓,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设施作用展现新特点,推动商业创新并奠定可信基石
对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作用,一是区块链基础设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变革的创新引擎;二是区块链基础设施成为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支撑;三是区块链基础设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可信基础。
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革新发展,性能安全互操作性不断突破
在性能上,自适应扩展技术逐渐迈向成熟,链内外协同优化技术逐步实用,区块链专用硬件加速技术显现潜力。在安全防护上,底层加密协议与密钥管理机制、交易行为异常检测技术、统一身份体系等技术确保了身份安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不断提升,根据区块链的分层,互操作性解决方案可分为3类:一是应用层互操作,二是链间互操作,三是链上链下互操作。
区块链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基本构建,投资回归理性和应用场景不断深化
在区块链基础设施产业链方面,硬件和区块链进一步交叉融合,多层次开发工具降低了区块链应用的开发管理难度,多技术融合应用趋势日益明显。针对区块链的投资逐渐回归理性,一方面,区块链产业投融资规模增速减慢;另一方面,区块链企业的注册量呈现放缓趋势。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深入拓展,例如,在工业互联网中,基于区块链基础设施可以构建设备的DPKI体系和赋能工业数据的高效安全流通。
区块链基础设施与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共同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
新型工业化在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协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区块链基础设施正逐渐与分布式标识、人工智能、隐私计算、数据空间等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具体而言,区块链提供可信存证能力,分布式标识提供身份自主能力,人工智能提供智慧赋能能力,隐私计算提供安全交付能力,数据空间提供可控交换能力,共同助力新型工业化。
本文原文来自c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