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好新剧谈教育:别做“包办”父母,要发现孩子天赋
陈好新剧谈教育:别做“包办”父母,要发现孩子天赋
“你考得不好会怎样?”
“那就别叫我们爸妈了!”
“叔叔阿姨请过目!”
这段令人捧腹的对话,来自近期热播的家庭轻喜剧《欢乐家长群》。剧中,陈好饰演的职场妈妈戴静,与张嘉益饰演的“快乐教育”派爸爸刘向上,上演了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育儿日常。这部剧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久违的陈好,更引发了人们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
从剧中到剧外:陈好的教育观
在《欢乐家长群》中,陈好饰演的戴静是一位典型的职场妈妈:事业有成,对孩子的要求严格,但内心深处又希望他们能快乐成长。这个角色让许多观众感到似曾相识,因为这正是许多现代家庭的真实写照。
陈好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在教育理念上更倾向于剧中的爸爸刘向上。“我没奢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站在金字塔尖上,但也不能太差吧,别垫底儿。”这种看似矛盾的心态,恰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家长的真实想法。
在陈好看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天赋和热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家长要有强大的定力,不要被周围的‘卷’影响。”她建议家长们可以“懒”一点,更多去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其实他们能做很多事情,如果像剧中戴静家里那样,奶奶、姥姥恨不得包办了,孩子反而没有学习和试错的机会。”
专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鸣
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师,陈好在专业教育领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强调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个体的个性,陪伴孩子找到喜欢的东西,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份动力会带着孩子一直往前走。”
这种教育理念,无论是对专业演员的培养,还是对普通孩子的教育,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陈好认为,表演教学讲究创造具有不同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因材施教,不存在标准答案,那么父母培养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陈好始终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她选择在孩子小的时候专注于家庭,现在孩子大一些了,才重新回归演艺事业。这种选择,恰恰体现了她对教育理念的实践。
“人一辈子不能总‘单线’活着,为了事业牺牲生活,回过头来看人生就只有事业了。”陈好认为,生活就是讲究平衡的艺术,人始终都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启示与思考
在当今社会,快乐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从未停止。陈好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育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平衡的过程。
正如她在剧中所展现的,一个严厉与慈爱并存的母亲形象,现实中的陈好也在努力寻找着这个平衡点。她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她知道,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模式。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教育的本质,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正如陈好所说:“充分尊重个体的个性,陪伴孩子找到喜欢的东西,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份动力会带着孩子一直往前走。”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