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猪”助力金华火腿年产值破17亿
“熊猫猪”助力金华火腿年产值破17亿
在浙江金华,有一种猪,它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喜感——“两头乌”。这种猪可不是普通的猪,它可是大名鼎鼎的金华火腿的灵魂原料。
什么是“两头乌”?
“两头乌”猪,顾名思义,就是一头猪的头和尾巴是黑色的,而中间部分是白色的,看起来就像一只行走的熊猫。这种独特的外观让它获得了“熊猫猪”的美称。不过,它可不是靠颜值吃饭的,真正让它成为金华火腿首选原料的是它的肉质。
“两头乌”猪的肉质细腻多汁,肥而不腻,而且生长周期慢,需要8个月才能长到80公斤。这种慢生长让它的肉质更加紧实,非常适合制作火腿。用它制作的火腿,皮薄骨细,颜色鲜红,香气浓郁,早在1905年就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跻身世界三大名火腿之一。
从猪腿到火腿的蜕变
有了优质的“两头乌”猪腿,还需要精湛的制作工艺。金华火腿的制作过程堪称一场时间与技艺的完美结合。
首先,选用新鲜的“两头乌”猪后腿,经过严格的清洗和修整。然后是腌制环节,这一步骤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用盐量和腌制时间都有严格要求。腌制完成后,还需要经过洗刷、整形、晾晒、发酵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需要8-10个月的时间。
这种复杂的工艺不仅保留了猪肉的原汁原味,还让火腿产生了独特的香气和口感。2008年,金华火腿腌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其文化价值。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金华火腿也在积极创新。近年来,各种以火腿为原料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比如,火腿饼干、火腿冰淇淋、火腿预制菜等,这些新产品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也让金华火腿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创新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据统计,2023年金华市火腿产量达到350万条,产值超过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2%。同时,金华还成立了火腿学院,培养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保护与传承
然而,就在几年前,“两头乌”猪种还面临着生存危机。由于生长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一度濒临灭绝。幸运的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珍贵猪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如今,“两头乌”不仅在金华火腿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了当地文旅融合的亮点。比如,“熊猫猪猪”牧场就是一个集养殖、科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乐园,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金华火腿的故事,不仅是美食的传承,更是一段关于保护与创新的佳话。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这道千年美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