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研究证实:7小时睡眠最利于大脑功能
复旦研究证实:7小时睡眠最利于大脑功能
复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每晚7小时的睡眠时间可能是最佳选择。这项研究不仅为“成年人应该睡多久”这一问题提供了科学答案,更揭示了睡眠时间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大规模数据分析发现,7小时的睡眠时间与最佳认知功能表现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与帝国理工学院和浙江大学的研究结果相呼应。后者研究显示,睡眠时长在7-9小时之间的参与者,在认知测试中表现最佳。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夜猫子”型睡眠者可能具有更好的认知能力。
睡眠不足或过度睡眠都会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或超过9小时的参与者,其认知测试得分均低于睡眠时间为7-9小时的参与者。这一发现提醒我们,睡眠时间并非越多越好,过长的睡眠时间同样可能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
睡眠时间与心理健康
睡眠时间不仅影响认知功能,还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一项针对职业人群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睡眠质量都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睡眠质量的改善不仅能减轻工作压力,还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专家建议与个体差异
专家建议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为6-7小时,但这一建议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最佳睡眠时长不同,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判断标准很简单:如果你在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且情绪稳定,那么你的睡眠时间就是合适的。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帮助调整生物钟。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睡前放松: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可以尝试听轻音乐、泡热水澡或冥想。
适量运动:白天适量运动能提升夜间睡眠质量,但睡前应避免剧烈活动。
注意饮食:晚餐不宜过饱或辛辣油腻,可适量饮用牛奶等助眠饮品。
避免兴奋性物质: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会影响睡眠质量。
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的重要过程,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复旦大学的研究提醒我们,为了保持大脑健康,务必保证每晚充足的7小时睡眠。但同时也要注意,睡眠质量同样重要。只有高质量的睡眠才能真正为大脑和身体带来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