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香草荚产量品质双第一,成中国香料新名片
新会香草荚产量品质双第一,成中国香料新名片
广东新会,素有“香草荚之乡”的美誉。这里产出的香草荚,因其浓郁的香气和卓越的品质,被誉为“黑金”,是世界上第二贵的香料。新会香草荚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更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高端甜品和香料制品的首选原料。
历史渊源
香草荚,学名香草兰,原产于墨西哥。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科尔特斯在墨西哥首次接触到香草兰,并将其带回欧洲。随后,香草兰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广受欢迎的香料作物。
在中国,香草兰的种植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海南将香草兰作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重点项目,列入“八五”、“九五”计划。然而,由于前期投入高、生产周期长、后续管理技术不到位等原因,海南、云南等地的香草兰种植业发展并不顺利,许多香草兰园相继荒废。
近年来,广东新会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香草荚种植,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目前,新会已成为中国香草荚的主要产地之一,年产量和品质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独特的地理环境
新会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四季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2.2℃,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非常适合香草荚的生长。此外,新会的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为香草荚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新会的地理环境对香草荚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促进了香草荚的生长,而充沛的降水则保证了香草荚的水分供应。此外,新会的土壤富含矿物质,使得香草荚的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细腻。
精细的种植技术
香草荚的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人工授粉。在海南和云南的试种过程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发了香草兰丰产栽培模式和初产品加工中试工艺等配套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新会的香草荚种植户在引进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种植方法。他们采用人工荫棚种植和活荫蔽间作种植模式,既保证了香草荚的生长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新会的种植户还注重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管理,确保香草荚的品质和产量。
优质的品种特征
新会主要种植干露草和丝柏荚两个品种。干露草香草荚外观呈深褐色,长度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皱纹。其香气浓郁,带有淡淡的甜味,适合用于制作甜点和香料。丝柏荚香草荚则呈暗绿色,长度稍短,香气较为温和,适合用于制作香水和化妆品。
新会香草荚的品质在国内首屈一指。其香草醛含量高,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新会香草荚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新会的一张亮丽名片。
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新会香草荚的产量和品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全球香草兰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世界香草兰总产量在2009年达到1万吨后,一直稳定在7000多吨。马达加斯加和印度尼西亚作为主要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而中国香草兰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1%左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新会香草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品质香料需求的增加,新会香草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新会香草荚已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客户的青睐。未来,新会香草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全球重要的香料生产基地。
广东新会香草荚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种植户的辛勤努力。近年来,新会区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香草荚种植,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推动香草荚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新会的种植户也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香草荚的品质和产量。
广东新会香草荚,这颗“黑金”正在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它不仅为新会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中国香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期待这颗“黑金”在新会这片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