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年夜必备:陈楼糖瓜的甜蜜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40: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年夜必备:陈楼糖瓜的甜蜜秘密

小年夜前夕,山东莱芜的陈楼村弥漫着一股甜蜜的气息。这种甜蜜,源自一种名为“糖瓜”的传统美食。作为祭灶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供品,陈楼糖瓜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凝结着一代代匠人的智慧与汗水。

01

七小时的守候:陈楼糖瓜的诞生

凌晨五点,天还未亮,陈楼村的一间老屋里已经亮起了灯火。78岁的陈淀起老人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今天,他要制作的是陈楼糖瓜——这门他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手艺。

制作糖瓜的第一步是搅拌玉米粉。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力气。陈淀起老人双手紧握搅拌棒,不停地搅动着玉米粉。不一会儿,他的额头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手臂也感到阵阵酸痛。但老人没有停歇,他知道,至少要搅拌七个小时,才能让玉米粉充分发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陈淀起老人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坚毅。七个小时后,当细腻的玉米粉终于搅拌完成,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这还只是开始,晚上八点,才是制作糖瓜的关键时刻。

02

三个人的默契:糖瓜的成型

晚上八点,厨房里灯火通明。陈淀起老人将发酵好的玉米粉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开始熬制糖稀。随着温度的升高,糖稀逐渐变得浓稠起来。老人不停地搅拌着,生怕糖稀糊锅。

糖稀熬制好后,是最考验技艺的环节——拉扯糖条。这需要三个人的密切配合。陈淀起老人将糖块架在木桩上,他和两个助手一起,用力拉扯着糖条,让它变得更加细长。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力气和默契,稍有不慎,糖条就会断裂。他们不停地拉扯着,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美味的糖瓜。

03

一位老人的坚守:40年的匠心传承

陈淀起老人与陈楼糖瓜的缘分,始于1980年。那一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门手艺。从那时起,每年的腊月,他都会重复着同样的工序,制作出一个个香甜的糖瓜。

“这门手艺,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陈淀起老人说,“关键是要有耐心,要用心去做。”4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手工制作,从不偷工减料。在他看来,陈楼糖瓜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04

一个村庄的记忆:糖瓜里的乡愁

在陈楼村,糖瓜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糖瓜祭灶。人们相信,吃了糖瓜的灶王爷,嘴巴会被粘住,从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此,每到春节前夕,陈楼糖瓜便成为了村子里不可或缺的祭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传统手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不愿意学习这门费时费力的手艺。陈淀起老人担忧地说:“如果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可能就失传了。”

05

一份甜蜜的守望:非遗美食的未来

陈楼糖瓜,这门传承了百年的手艺,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它的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手艺,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正在积极行动。他们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这门传统技艺;举办培训班,吸引年轻人学习制作糖瓜;通过媒体宣传,提高陈楼糖瓜的知名度……

陈淀起老人也收了几个徒弟,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代代相传,让陈楼糖瓜的甜蜜,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小年夜的晚上,当家家户户点燃香烛,供上糖瓜,祈求来年平安幸福时,陈淀起老人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制作糖瓜,更是在守护一份文化,一份乡愁,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