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馍:传统技艺里的蛇年新气象
非遗花馍:传统技艺里的蛇年新气象
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地的花馍作坊都开始忙碌起来。在山东滨州博兴幸福镇,一款名为“灵蛇醒狮”的花饽饽成为了今年的热销款。这款花饽饽巧妙地将蛇年生肖元素融入传统造型,寓意“灵蛇献瑞,狮来运转”,不仅造型灵动可爱,还保留了花馍的传统风味,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争相购买的年货。
花馍,又称“礼馍”“面花”,是中国民间传统面塑艺术的代表,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食物,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亲敬亲的孝道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在不同的地区,花馍有着不同的特色。比如在山西,花馍兼具食用、观赏、礼仪三大功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山东,花馍则更多地与节庆民俗相结合,成为节日餐桌上的重要角色。
花馍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需要经过揉面、捏花、发酵、蒸制等多个环节。传统的花馍制作,讲究纯手工操作,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在揉面环节,需要将面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反复揉搓至面团光滑;捏花环节则考验匠人的技艺,需要利用剪刀、梳子、锥子等工具,通过捏、搓、拧、剪等手法,将面团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发酵环节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让面团充分发酵;最后是蒸制,需要掌握好火候,才能保证花馍的口感和造型。
近年来,花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许多非遗传承人开始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花馍产品。比如在原料上,开始使用天然果蔬汁为花馍上色,不仅让花馍的外观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健康安全;在造型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设计出更多时尚的造型,如玫瑰花、小动物等;在销售渠道上,也与时俱进,通过电商平台将花馍销往全国各地。
2025年是蛇年,各地的花馍艺人纷纷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以蛇为主题的生肖花馍。在山西闻喜,花馍艺人将传统的花馍工艺与现代卡通造型相结合,制作出既传统又新潮的“蛇年大吉”花馍;在山东滨州,除了“灵蛇醒狮”,还有“纳福蛇”等创意造型,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在浙江宁波,一些潮玩店还将蛇年元素融入文创产品,推出了一系列蛇年主题的挂件、玩具等,深受消费者欢迎。
花馍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亲敬亲的孝道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在新时代,花馍这一传统技艺正以创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