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及功能训练方法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及功能训练方法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慢性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康复训练,帮助您科学应对这一常见问题。
急性踝关节扭伤多发生于青壮年等运动量较大人群,占所有运动损伤10%-30%。多因在不平路面行走、运动强度过大或下楼梯、下坡,踝关节跖屈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突然向外或内翻转,超过踝关节稳定极限而导致踝关节扭伤。常出现肿胀、压痛或者活动性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见局部出现青紫。
踝关节扭伤急性期若不及时进行正确处理,进而发展为关节粘连僵硬、慢性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常规处理
如果崴脚后急性期处理不当,虽然慢慢恢复后疼痛可以缓解,但是有可能出现韧带、骨质的愈合不良,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导致崴脚反复发生。因此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性期处理十分重要。
如若不慎崴脚,请遵循以下原则,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 活动度练习
在踝关节扭伤早期,运用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可以以护踝、支具等临时固定制动。
- 合适的负荷
在排除踝关节骨折脱位、严重的韧带断裂的情况下,应早期适度的负重活动,能有效刺激患处愈合。
- 冰敷
冰敷能使一些小的破损血管的闭合,减轻踝关节肿胀,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一般单次冰敷20钟左右,两次之间至少间隔2小时。
- 加压包扎
可以用弹力绷带对脚踝加压包扎,也以和冰敷结合起来,将冰袋敷于加压包扎后的踝关节。
- 抬高患肢
患肢抬高的高度至少超过心脏位置,为的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可与冰敷、加压同时实施。
踝关节扭伤康复期的治疗策略
- 局部物理治疗手法
踝关节局部肿胀组织的向心性推拿,促进肿胀的吸收,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的修复。
胫前肌及小腿三头肌的放松,由于踝关节损伤的应急反应,踝关节周围的肌肉会进行保护性收缩,导致肌肉张力增高,特别是胫前肌。
- 活动度练习
脚踝按照“A B C”走向进行书写。
还可以通过踝关节周围小肌群力量训练、踝关节稳定性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
结语
急性踝关节扭伤后,约40%的患者会出现踝周力量下降、平衡能力下降、稳定性下降等一系列持续性症状,进而导致许多运动功能减退疾病的发展。
因此一旦遭遇踝关节扭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就诊,不要随意进行自我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