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波动竟致脑出血?专家教你预防
情绪波动竟致脑出血?专家教你预防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流行语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然而,对于长沙市的梁女士来说,这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就在几天前,42岁的梁女士在辅导6年级女儿做作业时,因情绪失控突然感到头晕头痛,随后被诊断为脑出血。幸运的是,由于出血量不多,经过及时治疗,梁女士最终痊愈出院。
这个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因情绪波动导致脑出血的案例屡见不鲜。2023年1月,江苏太仓一位65岁的祝某在与邻居争吵后,因情绪激动引发脑出血,虽经一年多治疗仍不幸离世。这些案例无不警示我们:情绪波动,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和中老年人来说,可能暗藏致命风险。
那么,为什么情绪波动会引发脑出血呢?这背后有着明确的生理机制。当人处于情绪激动状态时,大脑皮层的功能会出现失调,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水平上升。这不仅会使心跳加快,还会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这种血压的剧烈波动极有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疾病患者约270万,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脑出血的患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情绪波动引发的脑出血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将血压控制在平稳范围内。
管理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学会合理释放压力。当感到愤怒或焦虑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同时,培养乐观心态,少思少烦,知足常乐。
健康生活方式:
-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
-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注意气候变化:冬春季是脑出血高发期,要注意保暖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坤提醒,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增加脑出血风险,平时要避免过度激动或压抑,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体检、筛查也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如果发现血压异常,一定要到专科就诊,遵医嘱进行干预。
脑出血虽然凶险,但通过科学预防,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风险。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和中老年人群,更应该重视情绪管理和血压控制。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