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专家纠正8大认知误区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5: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专家纠正8大认知误区

每年的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是第27个年头。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旨在强调体重管理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就在不久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科学指导。

高血压的认知误区

尽管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区。这些错误认知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误区一:高血压吃药治疗就行

真相: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人们的很多日常行为都是它的危险因素,如高钠低钾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因此,要想更好地降血压,更要注重生活方式的管理。重点要做的就是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坚持均衡膳食。

误区二:血压正常就不再吃药

真相:治疗高血压需要连续吃药,即使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恢复正常了,患者也不能擅自停药。因为停药后,血压很容易反弹。高血压患者特别忌讳降压药“吃一吃、停一停”,这样做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误区三:药不见效马上就换

真相:药到病除是每一位患者的心愿。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降血压需要平稳、缓慢地进行,很少有患者一吃药就能马上见效。高血压患者服药4~8周,血压逐步达标,才是常态。

误区四:没有症状就不用管控

真相:无论身体是否耐受、是否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高血压带来的健康损害都毋庸置疑。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长期高血压危害人的心、脑、肾等器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果放任血压升高,个人的生命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误区五:一次血压高就是高血压

真相:很多人过分关注血压值,一次血压高了,就担心自己罹患高血压,甚至自行服药。其实,一次血压升高并不能说明患上了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

误区六:保健品能帮助稳住血压

真相:有的高血压患者对保健品情有独钟,觉得用保健品降血压效果好、副作用少。虽然有些保健品在稳定血压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保健品不是药品,盲目使用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部分保健品甚至会造成肝肾等器官损害。

误区七:药越贵降压效果越好

真相:药价贵贱与疗效好坏没有必然联系。药价的贵贱,不是根据药物对某一疾病的疗效来定,而是由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如果患者用便宜的降压药没有禁忌证或者不良反应,也可以选择便宜药。

误区八:老年人血压高不要紧

真相: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群需采用相同的标准诊断高血压,即成年人的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就应诊断为高血压。老年人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年龄大了,血压高一点是正常现象。一旦发现自己血压升高,就要到正规医院接受科学治疗。

2024年新版指南的亮点

新版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

  1. 诊断标准维持不变:诊室血压≥140/90 mmHg仍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强调了更严格的血压管理目标。

  2. 新增13项内容:涵盖防控计划、血压测量方法、治疗理念等多个方面,内容更加全面和细致。

  3. 首次纳入中医药治疗: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

  4. 重视危险因素干预:特别强调了高盐饮食、肥胖等我国人群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科学防治,从我做起

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正悄悄年轻化。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日常生活做起:

  • 健康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均衡饮食。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控制体重:维持BMI在18.5-23.9 kg/m²。
  • 定期监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科学认知和规范治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血压健康,远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