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精神性头晕:情绪也能“晕”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3: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精神性头晕:情绪也能“晕”

“我每天都会感到头晕,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明显。去过多家医院检查,做了各种仪器检测,但医生都说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这让我更加焦虑,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 这是一位长期遭受头晕困扰的患者的真实描述。事实上,像他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医学上称之为“精神性头晕”。

01

什么是精神性头晕?

精神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头晕类型,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它不同于由耳石症、颈椎病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晕,而是主要由精神心理因素导致。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头晕、头重脚轻、闭眼时有自身倾倒感等症状。

精神性头晕的概念最早由FURMAN提出,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所重视。它既包括完全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头晕,也包括在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基础上,因精神心理因素加重的头晕。

02

情绪如何影响头晕?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与精神性头晕密切相关。当人处于高度紧张或焦虑状态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可能导致前庭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头晕。此外,过度换气、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生理反应也会加剧头晕症状。

从心理学角度,有几种理论解释了情绪与头晕的关联:

  1. 条件反射假说:患者在经历前庭疾病后,可能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使前庭功能已经恢复,某些特定情境仍会触发头晕感。

  2. 再适应失败假说:急性事件后,机体采取高风险姿势控制策略,而焦虑等情绪因素会阻碍这一策略的正常恢复,导致对环境刺激过度敏感。

  3. 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中枢前庭通路与焦虑、恐惧相关的神经网络存在重叠,神经质人格特征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头晕症状。

03

谁更容易出现精神性头晕?

精神性头晕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20-50岁人群最为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出现精神性头晕:

  • 工作压力大的白领人群: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 性格内向、敏感的人:这类人往往对身体感受更为敏感,容易将正常的身体变化误认为是疾病信号。
  • 有焦虑症、抑郁症病史的人:精神心理问题本身就是精神性头晕的重要诱因。
04

如何应对精神性头晕?

应对精神性头晕需要综合治疗,既要关注躯体症状,也要重视心理调适。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一些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帮助调节情绪,缓解头晕症状。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精神性头晕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改变患者对头晕的认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

  3. 生活方式调整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的活动。
    • 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视觉刺激。
  4. 前庭康复训练:这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头部和身体运动,帮助改善前庭功能,减轻头晕症状。

精神性头晕虽然与情绪密切相关,但并非“想出来的病”。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遭受头晕困扰,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同时,也要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精神性头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