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郭子仪:唐朝最牛“救火队长”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24: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郭子仪:唐朝最牛“救火队长”

郭子仪,唐朝最牛“救火队长”,不仅平定了安史之乱,还多次单骑退回纥,保卫了唐朝的安定。他的忠勇双全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他成为“再造大唐”的关键人物。你知道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吗?快来揭秘这位传奇英雄背后的故事吧!

01

从武举入仕到“救火队长”

郭子仪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习武,精通兵法。通过武举入仕后,他在边疆任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并逐步崭露头角。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临危受命,率军收复河北、河东等地,随后又成功收复长安和洛阳,为唐朝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军事才能在这场内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02

平定安史之乱:力挽狂澜的军事才能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为借口起兵造反,叛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唐玄宗先是任命封常清为统帅,但唐军兵源素质差,将领基本没打过仗,士兵也都是站仪仗的废材,封常清很快就被叛军打败。洛阳也随之沦陷。在洛阳沦陷的同时,叛军还摧枯拉朽般地拿下了陈留、荥阳等地。而这时候距离安史之乱爆发,才刚刚过去一个月时间。

唐玄宗一面下诏,甩锅给封常清,将其贬为一介白衣,派到驻防陕州的高仙芝处效力;一面又高调宣布,自己准备御驾亲征,要亲自到陕州前线督战。可是,玄宗在长安刚表完态度,高仙芝就在封常清的劝说下,主动放弃了陕州,率军向西撤退,直接退到了潼关。唐玄宗震怒,下令斩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临阵杀害高仙芝、封常清后,玄宗为了稳住人心,随即又发布了一道圣旨,再次强调自己要御驾亲征,要亲手宰了安禄山!但是,此时的前线已经没有统兵的大将了。满朝文武便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在长安闲居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身上。哥舒翰拖着一副半身不遂的身体和从河西、陇右调回的八万唐军,赶到潼关与高仙芝留下的十万唐军会和,并依托潼关,与十余万叛军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对峙。

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称帝后,安禄山派史思明回到河北,负责剿灭后方的“叛乱”。史思明率部回师后,一开始还比较顺利,打得义军偃旗息鼓。颜杲卿就是在这期间被叛军活捉。后来一家老小被押到洛阳处死。颜真卿知道噩耗后,为了祭奠颜杲卿的儿子颜春明,还专门写了一篇流传后世的《祭侄文稿》。

就在郭子仪血战蒲州、潼关的时候,凤翔差点沦陷,唐肃宗三魂七魄吓丢了一半。凤翔作为唐肃宗的行在,必然由重兵把守,关内道节度使王思礼承担了卫戍司令的职责,他将第一道防线提到一百五十里外的武功县,同时派两位兵马使郭英乂和王难得分驻东原和西原以为侧翼。对叛军来说,如果能拿下凤翔,捉了唐肃宗,估计大唐基本上就死翘翘了。二月十九日,叛军由安守忠、李归仁、安太清三员大将齐出动,准备一举端了凤翔。郭英乂首先遭到攻击,王难得却见死不救,害得郭英乂负伤逃跑,丢了阵地。郭英乂的逃脱,让王难得也暴露在枪口下,于是他也跑了。两位大将掉链子,惊呆了王思礼。眼见敌兵势盛,王思礼光棍不吃眼前亏,迅速向后撤退一百里,一直退到大和关。大和关离凤翔只有五十里,唐肃宗闻讯惊得魂飞魄散,赶紧增派李光进前去抵挡。李光进却回报了一个光速战败,吓得满朝惊魂,大臣和宦官们见势不妙,纷纷安排后路,于是他们的儿子们悄悄逃离凤翔。见此情形,唐肃宗玩了个狠的,他一边下令全城戒严,一边令巡城御史查人,只要发现谁家的子弟企图出城就写下名字,回来统一算账。这一招还真灵,逃跑之风立刻刹住了车。

就在危急时刻,安守忠、李归仁接到了噩耗,蒲州和潼关、永丰仓都丢了。郭子仪无意间完成了一次围魏救赵,安、李担心郭子仪趁机攻打长安,于是只好去找老郭好好唠唠。就这样,凤翔之围戏剧般地解了。但唐肃宗那颗老心脏有点受不了了:快点让老郭回来,太特么吓人了。郭子仪老大不愿意,但也没办法。操心呐,啥事都得我老人家来擦屁股。君命难违,老郭带着部分人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果然,叛军得到消息大喜过望,干掉郭子仪唐军就是个废柴,天赐良机啊。于是北平王李归仁亲自出马,率领5000精锐骑兵在三原县截杀郭子仪。三原离长安一百里,南面是渭河,西面是泾河,北面是高原,地形很不友好。郭子仪不管从哪里走,都需要过河,很容易被李归仁半渡而击。老郭似乎没留意到危险,一头撞上了李归仁,遭到了迎头痛击。老郭暗暗叫苦,边战边退,一直退到白渠留连桥。这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地方,郭子仪步兵多,相对容易通过,而李归仁的骑兵则不得不降低速度,缓慢通过。就在此时,两侧突然有唐军杀出,李归仁掉进了仆固怀恩和李若幽的夹击之中。这老郭太狡猾了,原来他不敌李归仁就是个诱兵之计,李归仁被牵着鼻子踏进了陷阱。叛军5000骑兵几乎丧失殆尽,仆固怀恩也让李归仁品尝了一次抱着马头泅水的滋味。

唐肃宗看到郭子仪,悬着一颗心终于暂时放下了,但为了一劳永逸地过上舒坦的日子,他那急躁的毛病又犯了,要求郭子仪立刻发动收复长安的战事。郭子仪这个人做事有个基本原则,不喜欢顶撞老板,他这一生从来都是委曲求全,只求一个让老板放心。那么,郭子仪为啥还不想动手呢?战斗力不够呗。潼关、永丰仓的失利,让他意识到唐军在骑兵的战斗力上与曳落河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何况他的朔方军折损太大。攻打长安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自己的那点力量都被消耗没了,万一输了,就连翻盘的机会也没了。其实他已经有了主意,那就是联合回纥,以回纥骑兵对付曳落河。可问题是,这种大事他做不了主,回纥不是乐善好施的大善人,你得给人家足够的甜头。钱财倒是其次,万一回纥人狮子大张口,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比如要和亲,或者要土地,那怎么办?这些都是大事,郭子仪做不了主,只能请示唐肃宗。唐肃宗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派使者去和回纥谈判。回纥人狮子大张口,提出要和亲,还要土地。唐肃宗咬咬牙,答应了。于是,回纥出兵相助,与郭子仪的军队联合,成功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叛军被迫撤退。公元763年,史朝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缢而亡,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03

单骑退回纥:非凡的个人魅力

在一次战役中,回纥与吐蕃联军进犯唐朝,郭子仪临危受命驻守泾阳。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他仅带几十名骑兵出城,凭借个人威望和口才说服回纥退兵,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郭子仪的个人魅力和智慧。

04

忠孝两全:高尚的个人品质

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也以孝顺闻名于世。据史书记载,郭子仪虽身居高位,但每年都会回到家乡为父母拜寿,体现了他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和对长辈的尊敬。即使在他担任重要军职,国事繁忙之时,也从未间断过这一家庭传统。这种行为在当时社会是极为受尊重的,因为它符合儒家思想中“孝为百行之首”的理念。

05

历史地位与影响

郭子仪被誉为“尚父”,死后谥号“忠武”,并陪葬建陵,足见其在唐朝的地位之高。他的忠诚与智慧不仅为唐朝的延续提供了保障,也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正如裴垍所言:“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这无疑是对郭子仪一生最好的总结。

郭子仪不仅是唐朝的中兴名臣,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满智慧与忠诚,无论是军事上的赫赫战功还是政治上的稳健持重,都让他成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