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海经》里的神秘“野”地:神话、地理与文化的交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海经》里的神秘“野”地:神话、地理与文化的交汇

引用
光明网
12
来源
1.
https://news.gmw.cn/2020-05/20/content_33843071.htm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8813619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GHJ9A2805469T80.html
4.
https://www.sohu.com/a/229279886_100068253
5.
https://m.ali213.net/news/gl2301/986577.html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222520720043788
7.
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4445
8.
http://m.7724.com/shjysl/news/25737.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6%B5%B7%E7%BB%8F
10.
https://www.sinoss.net/c/2010-03-22/529248.shtml
11.
https://www.44whcfuzhou2021.cn/node/13399/20200510/5eb78bd269f49.shtml
12.
http://fjnews.fjsen.com/wap/2020-03/02/content_30197776_2.htm

《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神秘的地域,其中被称为“野”的地方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野”地不仅是古人开垦田地的山林地带,更蕴含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内涵。

01

神秘的“野”地

在《山海经》中,“野”地往往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都广之野”。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这段描述展现了都广之野的神奇景象:这里四季如春,百谷自生,鸾凤和鸣,百兽群居,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理想之地。

02

神话传说中的“野”地

“野”地在《山海经》中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空间。例如,都广之野被认为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在都广之野尝百草,不仅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此外,“野”地还被认为是通往仙境的入口。《山海经·海内经》中提到的“建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在都广野。”建木被视为天地之间的通道,是古人想象中连接人间与仙境的神树。

03

“野”地的地理特征

近年来,考古发现为解读《山海经》中的“野”地提供了新的线索。特别是三星堆文明的出土文物,与《山海经》中的记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例如,《山海经》中提到的“扶桑之树”,其描述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高度吻合。此外,三星堆出土的“千里眼顺风耳”面具,也与《山海经》中描述的烛龙形象相似。

这些发现表明,《山海经》中的“野”地可能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古人对特定地理环境的神话化描述。这些地方可能曾经是重要的农业产区或祭祀场所,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神话色彩。

04

“野”地与农耕文化

“野”地在古代农耕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都广之野作为神农尝百草的地点,象征着农业文明的起源。此外,《山海经》中还记载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土地和农业的重视。

“野”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古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通过祭祀和神话传说,古人将“野”地神圣化,使之成为连接人间与神界的桥梁。这种文化观念一直延续到后世,影响深远。

05

结语

《山海经》中的“野”地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存在。它既是古人开垦田地的山林地带,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入口,更是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通过研究这些古老的记载,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人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还能感受到他们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