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中部脊梁 壮大成渝主轴的资阳之为——2024年资阳经济工作综述
挺起中部脊梁 壮大成渝主轴的资阳之为——2024年资阳经济工作综述
2024年,资阳市在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资阳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进展。
如果你要问,什么是资阳?
在四川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品眼中,这里是公司在西南布局“星辰大海”的第一落点,星河动力“资阳造”将成为川内首发奔赴太空的商业火箭;
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张凌琳眼中,这里是领跑前沿的转化高地,她与坐落于中国牙谷的四川护家卫士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将“咖啡酸苯乙酯在制备防龋或抗龋制剂中的应用”这一专利技术搬上生产线;
红碑村打造的田园餐厅
在资阳临空经济区红碑村民宿经营者向凯峰眼中,这里是宜居宜业的安逸福地,不仅有青山黛水、小桥人家,还有向美而生的山水美院相依相伴;
在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山顶咖啡经营者秋浩真眼中,这里是都市与乡村的完美融合,是传统与新奇的物理碰撞,是国际与本土的化学互补;
不同视角,不同答案,共同指向的是资阳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生动实践。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资阳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赋予了资阳新的发展定位。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资阳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跨越之年。
如何在挺起中部脊梁、壮大成渝主轴上展现更大作为?
资阳的回答是,准确把准“时”与“势”、精准聚焦“新”和“质”。
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资阳市委、市政府主动融入和服务国省战略落地实施,坚持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承压增长、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承压前行
主要指标稳中向好
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务虚会上,一组热词展现出资阳今年的经济变化。
“稳”的基础有效延续,“进”的动能不断增加,“好”的因素逐步积累,“转”的步伐坚定有力,资阳经济保持稳中有升、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稳”在何处?信心来自何方?下一步该如何做?只有认清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大趋势,在压力、挑战中发掘深层动力,在亮点、韧性中提振信心,全市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行稳致远。
开局关乎全局。2023年12月29日,距离2024年还有两天时间,资阳召开了一场“高规格”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以“奋进之冬”赢“开局之春”的冲锋号,也为资阳经济运行能够稳中有升、质量提升指明方向。
以发展解难题。今年以来,资阳聚焦关键点、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三件大事”,以点带面突破全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和具体抓手。
从年初到岁末,资阳大地号角嘹亮、步履不停。承压前行,资阳经济走出了一条稳中向好的发展曲线:
工业量质齐升。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增速居全省第5位,工业投资在区划调整后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50%以上、增速居全省前3位,以工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工业支撑显著增强。
陈毅故里景区
服务业持续向好。坚持以人的集聚和物的集散为导向,着力强文旅、促消费、拓外贸,1至11月,47户重点服务业营收增长10.3%,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五,社会消费加速恢复,对外贸易稳步提升。
农业平稳向好。恢复补充耕地4.37万亩、排全省第6位,大豆播种面积、产量稳居全省第1位,小春粮食产量增速居全省第3位,油菜产量增速居全省第8位,粮食产量再获丰收。
实践证明,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是跑出“加速度”、拼出“新业绩”的关键一招,也是启动“强引擎”、把控“生命线”的制胜一举。
连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的经济增速,让资阳在新的一年更有了奋跃而上、加速奔跑的信心和底气。
向“新”求“质”
做强产业“攒后劲”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立足当下“稳增长”,又要着眼长远“攒后劲”。
经济发展离开产业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攒后劲”的增长点就在于产业转型升级,而难点也在于此。
今年以来,资阳牢牢把住时代脉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新变化纷至沓来,成为资阳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
提档升级“老字号”——
今年3月,四川省乐至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对公司的5条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引进气流纺纱机和自动落纱机器人,打造数字化生产线;
今年6月,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份来自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的任务书,任务书显示,该公司从桑枝(桑枝皮)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的关键技术研究,被纳入四川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
今年10月,四川弘晟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温固井外加剂,因其优越的抗温性能,成为国内首家应用在国家“深地工程”项目中的民营企业;
“从零开始,一年起步,三年建成,五年成谷,七年蝶变”的中国牙谷科创园,让齿科产品研发生产集合化、让资源利用循环化、让能源消费低碳化、让产品供给绿色化;
创新性地投入电锅炉项目的百威资阳工厂,每年可减少天然气用量424万立方米,减少9260吨二氧化碳排放,可节约用水52万吨,也因此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以及“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
FXN3B型机车
“中车资阳造”首批绿色FXN3B型3000马力节能环保型调车内燃机车让我国新能源机车(内电)领域获得的首张碳足迹证书留下资阳身影;
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年,我市锚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规划持续优化,借“数”转型、乘“云”而上、向“绿”而行的资阳工业家底,正在科技创新中悄然完成“存量变革”。
全速奔赴“未来号”——
西南地区下线的首发民营商业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是“资阳造”,将改变四川航天领域“有弹无箭”的历史;
西部唯一一个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研发基地在资阳落地建设;
资阳首个百亿级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Keeway智能两轮车首台资阳自主知识产权电动越野摩托车正式下线;
一桩桩“首个”,一件件“唯一”,折射出资阳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前行的身影。
锚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趋势,瞄准处在“风口”上的高成长性产业,资阳正加快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大带动能力。
一系列“进”的势能在奋力突围、一系列“新”的力量在拔节生长,存量企业新生枝芽、增量企业落地生花,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与此同时,资阳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好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牵引性改革,通堵点、除难点、解痛点,用改革的办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内联外畅
开放型经济活力更足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华灯璀璨,沱江河畔,一批集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游于一体的消费聚集区解锁资阳夜间休闲新场景,成都居民乘坐轨道交通资阳线,一小时即可享受“性价比”更高的“资阳消费圈”。
轨道交通资阳线通车运营
随着大通道不断延伸,地图上的资阳也变得触手可及——
2021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如期投入运营,资阳主城区到天府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
2023年12月,成自宜高铁正式开通,资阳西站同步投用,资阳正式步入“双高铁时代”。
2024年9月,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式通车运营,成资在“都市圈”率先实现“一轨同城”。
“一机场、一地铁、三高速、四高铁”,资阳打通成渝双城大通道、畅通成渝中部大循环,持续织密的成资同城“交通圈”,让各界对“立体高效”的开放资阳充满期待。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开放活力加速释放。
——激发消费新动能
坐落于仁里村的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向全球游客发出旅居资阳之邀,“数字游民”旅居点成为“资阳”样板,为资阳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挤不上”“坐不下”的轨道交通资阳线,引得无数成都“买菜大军”奔赴资阳,火爆“出圈”的年货香肠也有了“回头客”。
——对外开放更有力
安岳柠檬
第五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来自俄罗斯、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客户与安岳企业达成18万余吨的订单;
中车资阳机车签订哈萨克斯坦100台调车机车订单,创公司历史单笔金额最大调车订单纪录,跑出互利共赢的“加速度”;
Keeway智能两轮车K03电动越野摩托车下线,智能两轮车单品自营出口突破2.5亿元,占全省两轮车的68.3%。
1至11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4.9%,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进口总额增长222.8%,增速居全省第5位,外商直接投资预计8920万美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发展3年,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优势逐步凸显。
外贸进出口反映着一座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态势。弯道加速的外贸运行,不仅反映出资阳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澎湃,也折射出资阳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一年的收获,给予资阳继续前行的力量、底气和信心。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2025年既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蓄势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资阳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锐意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实干,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资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