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为什么不去参加宋庆龄的葬礼?姐妹何以老死不相往来?
宋美龄为什么不去参加宋庆龄的葬礼?姐妹何以老死不相往来?
宋庆龄和宋美龄,这对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姐妹,她们的人生轨迹因不同的选择而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从留学时期的亲密无间,到后来因政治立场不同而渐行渐远,她们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复杂。
引言
20世纪中国最闪耀的姐妹组合——宋氏三姐妹。三人中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间的故事广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姐妹两人虽是同根生,一生却走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也曾产生过激烈的冲突,但两人之间还有着不可移易的血缘关系,所以在感情上有一种若即若离的维系。
同样的生长环境和不同的人生观
宋庆龄和宋美龄自小一起长大,小小年纪又同船赴美留学,宋庆龄专攻文学,宋美龄专攻英文学,副攻哲学。两人虽是姐妹,但性格却完全不同,宋庆龄是是内向的、完美的,她坚韧、执着、彬彬有礼又一意孤行,是外柔内刚的典范。妹妹宋美龄的性格则和大姐宋霭龄相似,外向而充满魅力,她机敏、活泼,胆大心细,好胜心切。宋美龄生性文静,和蔼可亲,所以后来姐妹两人在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也没有横眉怒目,从无口舌之争,而是和颜悦色,相互尊重,宽容。
1913年,姐姐宋庆龄大学毕业回到祖国,宋美龄就去了在哈佛上学的哥哥宋子文处。从这里开始,姐妹两人的人生轨迹就走向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
宋庆龄回国后听从父亲的安排给孙中山做秘书,宋庆龄虽然出生于富裕的基督教家庭,但她向往革命,辛亥革命后,宋庆龄跟随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两人的结合是爱情的结合,也是理想的结合,宋庆龄把孙中山当做英雄崇拜,跟着他学习政治,学习革命,一起参加了反袁斗争、北伐战争、国民党改组等革命运动。在革命的路上,两人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宋美龄自己有着"非英雄不嫁"的誓言,在自己野心和大姐宋霭龄的推动下,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和蒋介石完婚,1928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宋美龄成为了他的第一夫人。
对于他们两人的婚姻宋庆龄是持不同意见的,并说他们的结合只是政治的一部分,不是爱情。是的,和孙中山夫人的妹妹结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蒋介石的地位。在宋美龄结婚的前半个月,宋庆龄离开了上海,和好朋友一起前往莫斯科,她不愿意参加妹妹的婚礼。
由于政见不和,加上后来长期分隔两地,姐妹二人的关系逐渐疏远。
抗日战争和姐妹间的协作
"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激发了宋庆龄和宋美龄强烈的爱国情怀,她们纷纷对英美等国家发表文章和讲话,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表达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为中国争取到国际上的支持和援助发挥了巨大作用。
抗战初期,姐妹两人都活跃在推动妇女救国的运动中,在这一事业的观点上姐妹二人不谋而合,她们联合起来。虽说姐妹在屋里打架,但面对外敌的时候,还是要团结一致。刚开始的阶段,妹妹宋美龄已经站在了妇女运动的显要位置,她善于演说适合交际,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候,宋庆龄也开始在各种重大场合发表演说。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1914年皖南事变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了挫折,妇女运动也陷入了停滞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姐妹间的关系开始渐渐疏远,两人各自走上了原来属于自己的道路。
抗战后期的姐妹亲情
宋美龄和宋庆龄两人虽然在政治上有着极端分歧,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可磨灭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住在香港的宋庆龄安全受到了威胁,后来脱险回到重庆。在重庆没有住所的宋庆龄暂居在大姐宋霭龄的家里,后来宋美龄也为她找过住处,除了这些,宋美龄为了方便两人交流还为她准备了一部不对外公开的电话;极力保证姐姐的安全;时常给她送鞋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对这份感情宋庆龄自然非常珍惜,从目前公布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宋庆龄在信中宋氏家族的成员里提及最多的就是宋美龄,并且集中在抗战后期,她了解宋美龄的一切活动,对此做出的评价也十分诚恳积极。两人还会不时的见上一面,直到1942年,宋美龄为治病和寻求美国援助赴美后,两人的联系渐渐变少。宋庆龄后来有多次在工作中提到,美龄回国后要如何招待她的问题。
至于宋庆龄的追悼会宋美龄为什么会拒绝参加,这在后来公布的她的日记本中可以看出一点原由:并不是因为和姐姐的政见分歧,只是害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不了相思之苦。
结语
宋庆龄和宋美龄,著名的世纪离散姐妹,她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外界揣测的那么糟糕。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有各自的志向抱负,不过从小受到的教育,儿时的陪伴以及曾经在抗战过程中的互相扶持,使得两人不至于反目成仇。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
《宋美龄全传》
《宋庆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