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新姿势:穿袜子睡觉真的有用?
冬季保暖新姿势:穿袜子睡觉真的有用?
最近,“中医建议入秋穿袜子睡觉”这个话题突然火了,冲上了热搜。这让很多人开始好奇:穿袜子睡觉真的能让睡眠质量更好吗?今天就来揭秘这个冬季睡眠的小技巧。
研究证实:穿袜子真的能睡得更香
《生理人类学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穿袜子睡觉确实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具体来说,与不穿袜子相比,穿袜子睡觉的人:
- 入睡时间快了7.5分钟
- 夜间醒来次数减少了7.5倍
- 总睡眠时间延长了32分钟
- 睡眠效率提高了7.6%
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效果呢?科学家们发现,关键在于身体两个部位的温度:核心体温和远端体温。核心体温指的是躯干和心脏等人体内部核心组织和器官的温度,而远端体温是指远离身体核心的皮肤温度,比如手和脚。
研究发现,核心体温下降越快,入睡的速度就越快;而远端体温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当我们穿着袜子睡觉时,脚部得到有效的保暖,这会刺激脚的神经和毛细血管,使大脑认为身体过热。作为应对,大脑会扩张血管,将血液重新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效助力身体降温。这一过程恰恰会加速核心体温的下降,促进了困意的产生,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不是人人都适合穿袜子睡觉
虽然穿袜子睡觉有这么多好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适合。宁波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张舟南医师指出,以下几类人更适合穿袜子睡觉:
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的人:这类人群往往四肢不温,易感寒冷,夜间睡眠时更容易出现脚部冰凉的情况。穿上袜子,能够有效隔绝外界寒气,保持脚部的温暖,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阳气的生发,从而达到助眠的效果。
脚容易冰冷的人:穿袜子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皮肤较为敏感的人:长时间穿着袜子可能会导致脚部出汗,增加细菌或真菌感染风险。因此,穿袜子睡觉时,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或其他天然材料制成的袜子,并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如果本身脚部易出汗,穿袜子睡觉容易导致出汗症状加重,从而引起皮肤红、肿、热、痛的症状,此时,晚上睡觉不宜穿袜子。
脚汗较多的人:穿袜子可能会加重闷热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足部有破损的人:穿袜子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糖尿病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袜子舒适度,存在风险。
如何选择合适的袜子
如果决定尝试穿袜子睡觉,选择合适的袜子很重要:
- 材质:建议选择纯棉或毛巾袜,确保透气性良好
- 松紧度:避免过于紧绷,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 舒适度:选择柔软舒适的款式,避免摩擦皮肤
其他脚部保暖方法
除了穿袜子,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脚部保暖,改善睡眠质量:
锡纸包裹法:日本专家推荐将锡纸折叠成与鞋子大小相符的形状,放入鞋内。这种方法能使脚底温度平均升高8度,效果显著。
睡前泡脚:高雄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睡前一小时泡脚能改善睡眠质量。最佳参数是:
- 温度:40°C(104°F),对于入睡困难者可提高到41-42°C(106-108°F)
- 时长:不超过20分钟
- 水位:高于脚踝10厘米
结语
穿袜子睡觉是否真的有用?答案已经很明显:对于适合的人群来说,确实能带来更好的睡眠质量。但睡眠质量的改善不仅仅取决于脚部保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固定作息时间: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晚上10:00~10:30上床睡觉和早上6:00~7:00起床,然后最好在12:00~14:00午睡一段时间,午睡时间保持在2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要尽量保持一致。规律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使身体适应一个稳定的睡眠模式。
学会放松:睡前放松对提升睡眠质量很重要。忙了一天,身体和大脑都很紧张,睡前放松能让我们更易进入深度睡眠。深度睡眠时,身体能好好休息恢复,大脑也能整理信息,第二天起来就会精神好。不妨在睡前进行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身心的活动,还可以听听音乐、泡泡脚等。
注意饮食:色氨酸作为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前体,对睡眠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建议多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包括牛奶、鸡、鱼、鸡蛋、南瓜籽、豆类、花生、奶酪和绿叶蔬菜等。如果本身睡眠不好,要注意少吃咖啡因食物。常见含咖啡因的饮料包括咖啡、茶水、能量饮料等。
补充卵磷脂:胆碱是卵磷脂的基本成份,卵磷脂充分供给人体,合成乙酰胆碱,体内乙酰胆碱的含量增加了,为大脑提供传递信息的物质多,大脑功能就能增强。经常补充卵磷脂,可以让大脑神经及时得到营养补充。另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失眠、头痛、焦躁等,卵磷脂构成人体细胞膜并分解出营养神经的胆碱,每天补充,神经系统将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保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康复,防止功能紊乱。
中医调理:根据具体症状,结合舌苔、脉象,在辩证的基础上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例如,对于心神不宁的失眠患者,可使用安神定志的中药;对于肝火旺盛的失眠患者,可使用清肝泻火的中药。中药调理需根据个体情况量身定制,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所以,如果你属于适合穿袜子睡觉的人群,不妨试试这个简单的方法。但记住,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整体健康状况才是优质睡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