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一百年前洛阳竟是这样!龙门石窟真荒凉,城墙很完整
太罕见,一百年前洛阳竟是这样!龙门石窟真荒凉,城墙很完整
《史记·封禅书》记载:"往昔三代之都,皆设于河洛之域",表明夏、商、周三代王朝均选洛阳地带设立都城。
自夏启迁都至二里头,至石敬瑭陷洛阳,终结后唐。共计13个朝代在此定都,时间长达1592年,超过长安建都史1100年的时间,多出400多年,洛阳可谓“继承周汉文化,开启隋唐盛世”。
该地处秦岭余脉的盆地,河流交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极佳。且北望太行山,南接江淮,东至华北,西连关中,其交通便捷无比。真正的中原核心城市,千年古都!
今天,让我们通过外国摄影师的照片,来回顾一个世纪前的洛阳。1907年的建春门,位于洛阳东部,是连接东大街的东城门,也称为“东关”。
1907年的白马寺,那座具有飞檐斗拱的建筑,正是白马寺的主殿。
1907年,白马寺内的古石碑,见证了多少历史沧桑。
1907年,白马寺内的佛塔周围,满地绿草,显示着鲜少人至。
1907年,洛阳东大街上的一座牌坊,向西走就能到达老城的鼓楼。
1907年的潞泽会馆,现今成为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新街的南端。
1907年,河南府的城隍庙,位于现今洛阳西大街西段北侧,保留完好。
1907年的关林庙,古柏森严,氛围庄重。
1907年,关林庙内的拜殿。
1907年,关林庙的碑亭。
1907年,关林庙前的明朝初年铸造的镇门铁狮,已守护500余年,至今仍屹立不倒。
1907年的洛阳魁星楼,四周荒芜,现位于瀍河电影院门前,已成为繁华之地。
1907年,洛阳迎恩寺。
1907年的河南府文庙,位于今洛阳东南角的文明街。
1907年的龙门石窟,未曾修复,显露历史的沧桑。
龙门石窟空无一人,远不如现今熙熙攘攘的景象。
1907年的洛水渡口,人们排队等待过河。
1907年,洛水的一个浅滩上,数十妇女忙于洗衣。
1920年的北大街,人流如织,至今仍是洛阳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1920年的洛阳十字街,自古商贾云集。
十字街长约160米,几乎囊括了洛阳所有传统小吃。
每当夜幕降临,十字街便热闹非凡,但本地人似乎更喜欢去西工小街。
1920年的洛阳旧府门,民间俗称“九府门儿”。
这是明朝伊王府的南大门,位于今老集南端,仙果市街对面。
1920年的洛阳北大街。
1930年的西大街,照片清晰度提升,街道更为宽敞。
1920年,洛阳城外一景,从此处看去,城墙依旧完整。
1930年的洛阳街头,汽车稀少,主要是独轮车和黄包车。
1932年,牛车进入洛阳市区,街道名称不详。
1930年的洛阳城,两旁皆是中式建筑,街道名称不详。
1943年的洛阳火车站,车顶上人满为患。
大家拼力登车。
车站的卫兵,也在协助登车。
两位大叔站在车厢连接处,相对车顶更为安全。
车站堆放的粮食袋众多,但与需求相比,杯水车薪。
当地人驾牛车,帮助运送粮食。
车站外,民众等待领取粮食。
一个孩子在镜头前欢快奔跑,是否幸运逃过了1943年的苦难?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展示了近代洛阳城的部分景象。这些建筑古迹与繁华市集,展示了文化的深厚沉淀。洛阳这座千年古都,经历变迁,正待再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