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35年首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9: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35年首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1935年5月3日,上海徐汇区百代小楼录音棚内,一首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歌曲正在进行首次录音。在党的左翼电影小组直接领导下,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抗战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即将问世。谁也不会想到,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将从这里出发,响彻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01

田汉与聂耳:艺术与理想的共鸣

1935年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田汉和聂耳这两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相遇了。

田汉,作为著名剧作家和诗人,一直致力于用文艺作品唤醒民众。他创作的歌词,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开头,直击人心,唤醒国人。而聂耳,这位年轻的音乐天才,以其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和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关注,为这首歌词谱写了激昂的旋律。

据记载,田汉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时,正因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而被国民党政府通缉。他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解放的渴望,全部倾注到这首歌词中。聂耳则是在拿到歌词后,深受感动,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谱曲。他巧妙地运用了进行曲的节奏,使歌曲既富有战斗性,又充满号召力。

02

从电影主题歌到民族战歌

1935年5月24日,抗战影片《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上映,《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题歌首次公开演唱。歌曲一经问世,便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在全国各地迅速传唱开来。它不仅是一首电影插曲,更成为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号角。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曲的影响力很快超越了国界。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被《义勇军进行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深深打动,不仅在世界各地用中英文演唱,还专门灌制了唱片《起来!》。1940年,他在纽约的一场音乐晚会上,向在场的六七千位听众宣布:“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做《起来》。”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全场掌声雷动,展现了这首歌曲跨越国界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

03

从《风云儿女》到国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讨论国歌方案时,一致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最能体现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概。尽管有人提出修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但毛泽东和周恩来坚持保留原词,认为这句歌词能提醒国人居安思危,保持奋斗精神。最终,1949年9月27日,《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于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奏响。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至此,这首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战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

04

永恒的民族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能够从一首电影主题歌成为国歌,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因为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奋斗的精神。每当这首歌曲响起,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当今和平年代,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铭记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它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如歌词所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种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从1935年到2025年,近九十年的时光里,《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复兴的历程。它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更是一部记录历史、传承精神的时代史诗。它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