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见证两千年的王朝更迭
传国玉玺:见证两千年的王朝更迭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件宝物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承载了无数关于权力、命运与文化的想象,它就是传国玉玺。这枚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的玉玺,不仅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更是一个个传奇故事的见证者。然而,这枚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宝物,却在五代十国时期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从和氏璧到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故事,要从一块名为“和氏璧”的美玉说起。据《韩非子》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他先后向楚厉王和楚武王献玉,却因玉匠的误判而两次被刖足。直到楚文王时期,卞和再次献玉,这次玉匠剖开璞玉,发现果然是一块稀世美玉,于是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并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这八个字出自《尚书·周书·康诰》,象征着皇权天授、国运永昌。据《史记》记载,这枚玉玺“方四寸,上纽交五龙”,由李斯以小篆书写,字体苍劲有力,堪称绝世之作。
传国玉玺的流转传奇
秦始皇死后,这枚玉玺开启了它传奇般的流转之旅。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赵高发动政变,玉玺落入赵高之手。随后,子婴诛杀赵高,将玉玺献给刘邦,汉朝建立。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太后王政君怒摔玉玺,导致一角损坏,王莽用黄金修补,从此传国玉玺成了金镶玉。
东汉末年,董卓火烧洛阳时,孙坚在枯井中发现玉玺,随后辗转落入曹操之手。三国鼎立时期,玉玺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西晋建立后,玉玺归晋,但在“八王之乱”中再次失踪。直到东晋时期,谢尚在江南发现玉玺,献给晋帝,这是玉玺第一次来到南方。
南北朝时期,玉玺在南朝宋、齐、梁、陈之间辗转。梁武帝时期,侯景之乱后,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后被僧人捞出献给陈武帝。隋灭陈后,玉玺归隋,隋炀帝逃亡时又将其带至突厥。唐太宗时期,萧皇后携玉玺归唐,但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帝自焚时玉玺再次失踪。
皇权天授的象征
传国玉玺不仅是皇帝的私印,更是皇权天授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拥有传国玉玺意味着拥有正统的皇位继承权。因此,历代皇帝都视其为至宝。即使在玉玺失踪后,后世皇帝仍会制作类似的玉玺以象征皇权,如元朝忽必烈得到的玉玺,以及清朝皇太极从林丹汗处获得的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不仅是一种政治宣言,更寄托了人们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即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天,君主必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才能保持国运昌盛。
传奇仍在延续
传国玉玺的下落至今仍是历史之谜。有人认为它可能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中损毁,也有人推测它可能被某个朝代的皇帝秘密收藏。尽管如此,这枚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宝物,其象征意义却永存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中。
传国玉玺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更迭,承载了无数关于权力、命运与文化的想象。它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是中国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虽然这枚传奇的玉玺已经失踪,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