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温高湿豇豆锈病易发,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产量减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3: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温高湿豇豆锈病易发,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产量减少

豇豆锈病是豇豆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容易导致产量大幅下降。本文将从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豇豆锈病的相关知识,帮助种植户有效应对这一病害。

豇豆,豆科类蔬菜属于一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经过古丝绸之路由印度传播到东南亚和远东(主要指中国),据史料《植物进化》中指出豇豆可能于公元前1000年传入中国,在中国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种植的豇豆分为两种,饲用豇豆和菜用豇豆,而菜用豇豆在我们的蔬菜种植中居多,主要以露地种植和大棚温室种植为主。

现在正值8月份,露地的豇豆再有十来天将会接近尾声,而大棚豇豆已经出苗。不少种植户利用豇豆的喜温特点,在大棚秋季栽培,其生长周期短,见效快,采收期长,给农户带来不少经济效益。可是在豇豆的种植管理中,由于气候原因和农事操作不当,导致病害常年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其中较严重的病害是豇豆锈病,该病连年发生,严重困扰着种植户的农业生产。

豇豆锈病是豇豆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其传播速度快,发病严重,发病频繁,直接给豇豆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那么我们就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高产。

今天燕子带大家进一步了解豇豆锈病的有关知识,我们从豇豆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这三方面了解,希望能给种植户一些借鉴:

一、豇豆锈病的发病症状

锈病是一种多发于菜豆的豆类病害,主要危害豆类的茎,叶。一般发生在露地栽培的夏秋季,棚室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生。在豇豆,蚕豆和豌豆植株上也可发生。

①受害叶片表现

豇豆锈病的发病初期主要侵害叶片,一般都会在病叶的背面出现褪绿色小黄斑点,如同0.5-2.5毫米的圆,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扩大,中部隆起褐色的小疮斑,疮斑破裂后散出锈病孢子。

②受害茎蔓和叶柄表现

豇豆茎蔓,叶柄受害初期为梭形或近梭形条状,稍隆起,褪绿,水渍感,在茎蔓上有时出现纵裂,中央有褐色至黑褐色小点。

二、豇豆锈病的发病规律

①豇豆锈病的病原

豇豆锈病病原为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ay,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分为两种形态,夏孢子呈黄褐色的椭圆形,表面具细刺。冬孢子呈褐色的球形。在气温23度,相对湿度为90%时适宜发病,一般潜育期为8-9天。这种病原可侵染豇豆,菜豆,蚕豆,豌豆等。

②豇豆锈病的发病原因

1、与温度有关

豇豆是喜温作物,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不耐低温霜冻,最适合的温度为25-28度。可是在种植中由于受气候条件改变和种植管理不当,导致气温有所变化。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夏秋季,高温高湿导致锈病病发严重。

2、与湿度有关

豇豆具有耐旱性,生长前期需水较少,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在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下,才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可是我们不免会遇到多雨的连阴天或浇水过后,空气湿度较高,病害适宜萌发。

3、与品种有关

由于品种在种植中容易感染病菌,在我们采收时病菌就会附着在种子表面。我们在播种时就会带进土壤,从根上就感染了病菌,导致病害发生。

4、与气流传播有关

棚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空气不流通,感染锈病的豇豆,借助气流就会传播给其他作物,导致病害越发严重,由一小片变为一大片,甚至整个田块。

5、与土壤有关

豇豆适宜在弱酸、弱碱性,肥力充足,病虫害少,土壤通透性强的土壤生存。如果酸碱性过强,土壤贫瘠,病虫害较多,土壤板结,重茬严重,都会不利植株根系生长和养分的供给,造成植株弱小,抗病性较差。

6、与种植密度有关

豇豆属于藤本植物,高度可达2米左右,过密种植就会造成植株互相遮挡,光照性不足,通风条件较差,造成病害发病严重。

三、豇豆锈病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性品种:在播种时选用杂交品种,可很好地防治病害发生。如奥夏2号,领袖基地王,绿领8号等。

②种子消毒:种子表面附着病菌,我们可通过热水浸种消毒法,把种子倒入50-60度热水中,边倒边搅,当水温将至30度停止搅拌,然后浸种4-6小时即可播种。

③合理密植:豇豆是缠绕藤本植物,在播种时不可过密。过密易导致中,下部叶片黄化,脱落,开花节位上升。蔓生种我们可按穴距(65-70)厘米✘20厘米,每亩4500-5000穴,每穴2株。矮生种我们可按穴距30-40厘米,每亩5000-6000穴,每穴2株。

④实行轮作栽培:在豇豆种植时选择3年未种豆类的菜地,与大葱,蒜,韭菜,番茄,辣椒等栽培作物轮作。

⑤搭架整枝:在豇豆的茎蔓抽出后搭架,并引蔓,还要进行打杈,摘心。打杈主要是摘除第一花序下面的所有侧枝,一般在长度达6-9厘米时打杈。主蔓达架顶时摘心,侧枝有3-5节后也摘心。

⑥加强田间管理:主要是肥水管理,我们要坚持前期防止茎蔓徒长,后期避免早衰。在施足底肥基础上,适当追肥。具体做法:前期尽量不追肥,生长弱的可在苗期和抽蔓期各追施一次,开花后每亩每次施尿素7.5千克,或复合肥5-7.5千克,也可在大面积出现花序时重施追肥1次,以后每采收2-3次追肥1次。前期浇水宜少,后期要多。前期一般不浇水,当第1花序结荚后,在植株中部以下出现花序时第二次浇水。以后见干见湿即可,正常情况下每57天浇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⑦温度和湿度调节:在豇豆成活前一般不揭膜,少通风,提高棚温。在成活至开花前,晴天中午揭膜通风,保持日温在25-30度之间,夜温在10-15度之间。植株开花后,随着温度升高加大通风量,注意夜温保持在20度左右,不低于15度。通过揭膜可降低温度和湿度,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发生。

⑧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并将其带入田块外,防止病害侵染。

⑨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我们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豇豆锈病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严重,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影响豇豆产量,直接影响种植户经济损失。我们在防治时从田间管理,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整枝打杈,控制田块的湿度和温度等方面进行,还要采用药剂防治,坚持综合防治的原则,才能达到防病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