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打造生态警务新模式,吸引万余只白天鹅越冬
三门峡打造生态警务新模式,吸引万余只白天鹅越冬
“天鹅之城”三门峡再次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截至2025年元旦,到此越冬的白天鹅数量已超过13000只,这些来自蒙古国和西伯利亚的美丽精灵,选择在三门峡黄河岸边40余万亩浅滩湿地栖息,与这座城市共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乐章。
生态警务:守护黄河湿地的新模式
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灵,三门峡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创新推出了生态警务室这一模式。2021年1月,首批6个黄河流域生态警务室在沿黄旅游公路沿线建成,随着生态保护需求的不断增加,到2023年4月,这一数字已扩大至33个,实现了对三门峡域内黄河主河道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的全面覆盖。
生态警务室的民警们承担着多重职责:他们不仅要进行日常巡逻防范,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要参与野生动物救助,同时向游客和当地居民普及生态保护知识。通过深度融入沿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生态警务室开创了生态警务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新模式。
警民携手: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在天鹅湾湿地,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森林警察支队的民警与护鸟员一起,仔细检查天鹅的健康状况,及时投喂食物;他们还定期开展防火培训,确保湿地安全;更重要的是,民警们还承担着一项重要使命——向游客宣讲安全知识和环保理念。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等方式,他们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
这种警民合作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生态警务室运营以来,区域内实现了破坏黄河生态零违法零犯罪的目标,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科技赋能:提升生态保护效能
在日常巡逻中,民警们不仅依靠双脚,还借助科技力量提升工作效率。无人机、望远镜等设备的使用,让巡逻范围更广、效率更高。同时,通过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民警们能够更专业、更及时地对受伤的天鹅和其他野生动物进行救治。
持续发力:打造可持续发展样本
三门峡的生态警务模式已初见成效,但保护工作永无止境。未来,三门峡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将继续深化生态警务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同时,他们还计划将这一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地区,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今的三门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鹅之城”。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此栖息,与蓝天碧水相映成趣。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正是三门峡生态警务工作成效的最好见证。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美丽的湿地将成为更多生灵的安居之所,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