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只此青绿》:汉服元素盛宴,青绿绮梦,梦回北宋!
电影《只此青绿》:汉服元素盛宴,青绿绮梦,梦回北宋!
电影《只此青绿》以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通过精美的造型、优美的画面和灵动的舞姿,展现了宋代美学的意蕴。电影中借鉴了诸多汉服元素,从服饰到妆容,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服元素
通裁圆领袍
图源微博@电影只此青绿
电影中少年们身着的粉色服饰,借鉴了通裁类汉服的元素。通裁类汉服指的是衣服的上面和下面没有接缝,通体连在一起的一类服饰,这种设计增加了穿着的舒适度。圆领袍是通裁类汉服的典型代表之一。
少年们的服饰展现出独特的宋代美学。其样式简洁大方,色彩淡雅清新,材质天然质朴,处处体现着宋代人对美的独特追求与理解。
窄袖圆领袍
图源微博@电影只此青绿
宋朝时期,圆领袍成为官员们的正式服装之一。电影《只此青绿》中翰林图画院女官们身着的服装,借鉴了圆领长袍的元素。
宋朝女官的窄袖圆领袍既可作为日常服饰,也可作为正式场合的礼服。《宋仁宗后坐像轴》中女官身着的窄袖圆领袍,便是典型代表。
窄袖是宋朝女官窄袖圆领袍的一个重要特征。相较于宽袖,窄袖更加便于行动,符合宋朝女子崇尚的修长适体之美。同时,腰部通常会有束带,以增加长袍的层次感。
《宋仁宗后坐像轴》,宋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源@百度百科
襦裙
图源微博@电影只此青绿
电影中织绢女的服装在设计上借鉴了襦裙中的元素。襦裙,指汉服中上身穿的短衣与下身束的裙子的合称。上衣称作“襦”,一般长度较短,且不过膝,显得身材修长。上襦的领型多样,有交领、直领等。下身称为“裙”,即穿的长裙,长度可达脚踝,裙摆宽大,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宋代美学
簪花
图源微博@电影只此青绿
电影中的少年们头戴粉花,展现了宋代男子簪花的习俗。宋代,是中国古代男子簪花习俗的兴盛时期。宋代男子簪花,是对唐代以来重阳节男子簪花习俗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男子簪花现象的继承,在继承过程中,内容不断创新,内涵逐渐丰富,男子簪花习俗变得更加多元化。
宋朝时期的很多绘画作品中都有男子簪花的形象,如北宋苏汉臣所画的《货郎图》中,就展现了多样的男子簪花形象。
《货郎图》,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源@百度百科
三白妆
图源抖音@电影只此青绿
电影中织绢女的妆容还原了宋代流行的“三白妆”。所谓“三白”,就是在额头、下巴和鼻梁这三处着重涂白,将五官塑造的更加立体,类似于现在“高光”的作用和效果。
珍珠妆
图源微博@电影只此青绿
珍珠妆是宋朝一种流行的妆容,以珍珠为主要装饰物,多将珍珠粘贴在面靥、额黄等位置,体现了宋朝女子对高雅和精致生活的追求。
宋叶廷圭在《海录碎事载》中记载:“呵胶出虏中,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钿,呵嘘随融,故谓之呵胶。”这里的“呵胶”指的就是可以贴花钿的胶,从辽水中生活的鱼身上获取,可用来贴花钿。珍珠妆充分展现了宋代美学追求的对称与和谐,也彰显了古代女性的创造力。
江山如画,一碧万顷,万里山河。《千里江山图》是宋代美学的杰出代表,电影《只此青绿》为我们再现了《千里江山图》背后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电影《只此青绿》不仅是一部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以宋代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源泉,通过借鉴汉服元素精心设计的服装、舞蹈与深邃的宋代美学,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感受历史长河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