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际护胃日:情绪管理守护胃健康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9: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际护胃日:情绪管理守护胃健康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据统计,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为30%。消化道疾病发病也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胃肠道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早饱、餐后饱胀、上腹部的疼痛、反酸、嗳气等。

情绪波动,胃部最先感知

我们的胃肠道不仅是一个消化器官,而且还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所以也称人的第二大脑。这是因为胃肠道内本身有一套自己的神经系统,整个胃肠道覆盖着数亿个神经细胞和大量的内分泌细胞,它们通过激素传递有关肠道环境及其细菌的化学信息,可以帮助胃肠灵活感知到个体轻微情绪的变化,当接收到“情绪刺激”的信号时,胃肠蠕动速度、消化液分泌就会依据信号刺激程度的不同做出响应。大部分的胃肠活动并不是由大脑直接控制,而是通过胃肠神经系统的指挥完成的。

与情绪表达密切相关的激素是多巴胺和5-羟色胺。多巴胺主要有兴奋作用,当体内多巴胺水平过低,就会使人的情绪低落。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当体内血清素不足时,会使人烦躁易怒,失去理智。这两种调节情绪的物质在大脑中也存在,但大脑分泌血清素只占全身的5%,而95%的5-羟色胺在肠道里合成。

在我们的大脑与胃肠之间有条“情绪专线”叫做脑肠轴,脑肠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之间形成的双向通路,也就是说这两个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信息交流,共同组成的信息交流系统,而且这个“情绪专线”是双向的,大脑和胃肠可以互相影响,当其中一方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脑肠轴失衡,这就是脑肠轴的互动。

当人处于较为亢奋的情绪时,这种情绪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脑肠轴将信息传输到胃肠,从而影响胃泌酸、蠕动、运动,容易造成胃动力不足、胃痉挛、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相反,胃肠状态又可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痛觉、情绪和行为,如当胃肠动力低下的时候,人会出现焦虑、过度警觉等。

情绪异常分为抑制情绪、激惹情绪和认识异常。抑制情绪主要表现是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事事无兴趣,晨间疲乏等抑郁症状。激惹情绪主要是遇事容易着急,易怒,心神不宁,入睡困难,早醒等焦虑症状。认识异常主要是易被暗示,胡思乱想,恐惧害怕,表现出让临床医生难以解释的症状。

情绪波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消化系统,负面情绪或长期的压力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具体原因如下:

● 植物神经(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在压力和焦虑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可能出现异常,若蠕动过慢,会导致食物滞留、消化不良和便秘;若蠕动过快,则可能引起腹泻或频繁的肠鸣。

● 胃酸分泌异常:情绪紧张或有压力时,身体会释放更多的皮质醇,这可能引起胃酸的分泌异常,胃酸过量分泌可导致烧心、反流、胃部不适等症状,长期的胃酸过多会增加患有胃溃疡的风险。还有部分人群在压力下,胃酸分泌反而会减少,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腹胀、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 情绪对食欲的影响:在压力或焦虑状态下,有些人可能会暴饮暴食,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的需求增加,这种行为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另一部分人可能会失去食欲,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长期情绪低落会影响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进一步对消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 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研究表明,情绪和压力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来影响消化功能,在压力或焦虑状态下,肠道中的有益菌数量可能减少,而有害菌增多,打破了菌群的平衡。这种失衡可能改变肠黏膜通透性,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多重诸如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在情绪极度紧张或压力大时,身体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血液优先供应给重要器官,如大脑和心脏,而减少对胃肠道的血流供应。这可能导致胃肠功能下降,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

常见的“情绪性胃病”

压力带来的胃溃疡: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心,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胃液分泌失调、胃黏膜血供减少等,轻者表现为胃口不好,严重者导致胃溃疡发生,甚至急性出血。

过于紧张导致拉肚子:在压力、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下,大多数人都有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甚至便秘,这是典型的脑肠轴中大脑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情绪导致胀气不适:长期处于愤怒、抑郁、暴躁的状态,往往会影响肠道功能,胃肠胀气就是最直接表现。

如何减少情绪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正确对待情绪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胃肠功能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进食不同的食物、肠道菌群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等刺激,都会影响人的情绪,反过来不良的情绪又会影响胃肠分泌和运动,产生不同的胃肠症状。如果对胃肠不适过度关注和敏感,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反而会加重胃肠道的症状。

及时就医合理检查:如果出现胃肠不适的症状,特别是持续时间比较长时,应主动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检查,必要时做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是诊断胃肠疾病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胃肠镜检查基本可以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排除了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其实也是一种治疗,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

药物辅助治疗:对于有明显情绪抑郁焦虑的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反复检查无病因发现的患者,可以用调节精神的药物,需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学会转移注意力:当感到情绪不好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有意识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来,不要老是想着不开心的事情,通过做事占据你的时间,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走出家门,多与他人交流,多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使自己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其它感兴趣的事情上。

适当发泄情绪:当情绪不佳时,可以选择向朋友或是家人倾述,或者找心理医生去咨询,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出去,情绪就会平静很多。

有效的情绪管理:对于维护肠道健康和整体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拯救“坏”情绪保护我们的肠胃健康吧!

情绪管理的实用方法

  1. 自我觉察:识别和接纳自己情绪
  2. 深呼吸与冥想:用以平复紧张情绪
  3. 积极思考:避免消极情绪
  4. 寻求支持:与他人分享感受
  5.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
  6. 制定合理目标:设定可实现目标,增强自信
  7. 学会放手: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长期情绪管理策略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自我成长意识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是一个重要技能,通过了解其重要性并掌握实用方法,我们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

此外,对于想深入了解管理知识的人士,可以考虑参加EMBA或DBA课程,与各界精英共同学习和交流。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查看原文:情绪管理的7个方法!驾驭情绪,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章来源:

硕博天下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概述

情绪管理对个人心理健康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防止情绪失控导致的心理问题,对管理者而言尤其关键,因为它能够提升决策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树立良好形象、提高沟通效率、应对压力挑战、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促进个人成长。

情绪管理的常见误区

误区1:情绪是不可控的,但可以通过学习技巧进行管理。

误区2:情绪管理并非压抑,而是健康表达。

误区3:情绪管理涵盖正面和负面情绪。

误区4:情绪管理需要考虑他人影响。

误区5:情绪管理是持续过程,非一蹴而就。

情绪管理的方法

  1. 自我觉察:识别和接纳自己情绪。

  2. 深呼吸与冥想:用以平复紧张情绪。

  3. 积极思考:避免消极情绪。

  4. 寻求支持:与他人分享感受。

  5.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

  6. 制定合理目标:设定可实现目标,增强自信。

  7. 学会放手: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情绪管理的长期策略

长期情绪管理策略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自我成长意识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是一个重要技能,通过了解其重要性并掌握实用方法,我们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

此外,对于想深入了解管理知识的人士,可以考虑参加EMBA或DBA课程,与各界精英共同学习和交流。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查看原文:情绪管理的7个方法!驾驭情绪,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章来源:

硕博天下

重视情绪管理,守护胃部健康

全球超40%的人患有功能性胃肠病,24%的FD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症状。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从47.8‰上升至74.6‰,其中消化系统慢性病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在高焦虑、高紧张、高压力的情绪“三高”打工人中,有过胃部不适的占97%,确诊过胃病的占76%。

在国际护胃日之际,让我们重视情绪管理,关注胃部健康。通过调整饮食、放松身心、合理用药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缓解胃部不适。同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是预防胃病的关键。让我们一起为胃部健康保驾护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