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骑行功率分配优化:如何在不同坡度路段合理分配功率?
自行车骑行功率分配优化:如何在不同坡度路段合理分配功率?
在自行车比赛中,如何合理分配功率以达到最佳成绩?这是一个涉及物理学、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的复杂问题。本文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在不同坡度的路段如何分配功率,以实现最短完赛时间。
问题背景
功率分配是自行车比赛中的关键因素。在日常骑游、训练、测试或比赛中,合理分配功率可以使体能效益最大化,使时间最短化。本文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如何在不同坡度的路段分配功率,以实现最短完赛时间。
理想化假设条件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设定以下理想化条件:
- 单次骑行比赛(无休),体能、标准化功率有上限
- 状态为无风,无跟风效益(单飞或TT)
- 骑行姿势固定(风阻受力面积固定)
- 路面滚阻系数固定
- 体重车重固定
- 无过陡下坡(下坡时可保证匀速)
- 全程细分为n段,每一路段内坡度一定,稳定功率匀速骑行
参数定义
涉及的一些参数(可自定义):
- 路面滚阻系数 kr
- 车手质量 m1
- 车+配件质量 m2
- 总质量 m=m1+m2
- 身高 h
- 重力加速度 g=9.8
- 风阻系数 cd
- 迎风面积比例 ra
- 迎风面积估算 a=(h0.0061+m10.0128-0.1529)*ra
- 空气密度 ρ
- 阈值功率 FTP(1h)
- 设时间加倍时,功率衰减为95%
则固定时间 t 内最大功率 CP(t)=FTP0.95^(ln(t)/ln(2)),如 CP(60min)=FTP,CP(4h)=0.95^2FTP
受力分析
骑行时主要受三种力作用:滚动摩擦力 Fr,重力分量 Fg,风阻力 Fw。
- Fr=krmg*cos(ang)
- Fg=mgsin(ang)
- Fw=1/2cdaρv²
得到功率与速度的函数:
P=Fv=(Fr+Fg+Fw)v=(krmgcos(ang)+mgsin(ang))v+1/2cdaρ*v³
三次方程简写为 P=P(v,α)
令 p=(krmgcos(ang)+mgsin(ang))/(1/2cdaρ)
q=-P/(1/2cda*ρ)
得到速度与功率的函数:
v=(-q/2+((q/2)^2+(p/3)^3)^(1/2))^(1/3)+(-q/2-((q/2)^2+(p/3)^3)^(1/2))^(1/3)
简写为 v=V(Pw,α)
统计量设定
- 骑行全程长度为 d,总时长因变量为 t,全程分为 n 段,i=1,2,3......n。
- 设第 i 段路长度为 di,坡度为 αi,功率为 Pi,则速度 vi=V(Pi,αi), 时间 ti=di/vi
- 则全程总里程 d=∑(di)
- 总时长 t=∑(ti)
- 平均坡度 α=∑(di*αi)/d
- 平均功率 AP=∑(Pi*ti)/t
- 标准化功率估算 NP=(∑(Pi^4*ti)/t)^(1/4)
- 最大功率 CP=FTP*0.95^(ln(t)/ln(2))
因为 NP 总是小于等于 CP,全程全力骑行时 NP≈CP(或可取 δ→+0,使 CP-δ≤NP≤CP)
模型建立
加一个前提:在任一分段 di,坡度 αi 一定,总输出一定(其中 NPi≤CPi)的情况下,设定功率 Pi 恒定。因为功率越稳定总时长越小,功率波动越大总时长越大,此结论比较直观,证明略。
在其它参数值确定,且分段 Pi<CPi(不在某一赛段拉爆自己),全程 NP≤CP(全程接近全力输出)的条件下,如何分配各分段功率 Pi(i=1,2,3......n),使得总时长 t 最小。
这是一个多元非线性规划问题,自变量只有 Pi,Pi>0,将所有参数代入后,可用拉格朗日算法、牛顿法等求得最优解。由于模型函数复杂,目标函数、条件函数均为非线性函数,很难写出明确的最优公式解。
但好在求最优数值解,可以用编程求解工具,比如 fmincon 等,代入条件及目标函数计算即可。
实例分析
例子1
40km比赛,按坡度分为五段,分段不分先后,其中-1度下坡10km,0度平路15km,0.5度上坡10km,5度上坡4km,10度上坡1km;车手设定身高1.8m,70kg,车重10kg,ftp=300W;其它参数取值略。
通过IPOPT求解,最优分配如下:
- -1度下坡段功率264.2W,均速41.3km/h,时间14.5min;
- 0度平路段功率280.6W,均速37.4km/h,时间24.1min;
- 0.5度上坡段功率288.5W,均速35.6km/h,时间16.9min;
- 5度上坡段功率337.9W,均速22.2km/h,时间10.8min;
- 10度上坡段功率354.5W,均速14.2km/h,时间4.2min。
在此分配下完赛时间最短,为1.17474h=70min29sec,CP为296.4W,NP为296.4W,AP为292.3W。
例子2
50km比赛,设定平路45km,3度上坡5km,其它参数与上例一致。
求解得最短时间为1h18min58sec,平路功率287.2W,上坡功率328.9W, 全程AP292.6W,NP293.7W,CP294.0W。
若平路功率降10W,达到272.2W,上坡功率升至338.9W(5km3度上坡,按倍时95%衰减得到的最大可能功率,再高会拉爆),此时全程时间为1h20min22sec,NP283.4W,CP293.5W,比最短时间多1min24sec。
若平路功率加7W,达到294.2W(45km平路最大可能功率,再高会拉爆),上坡功率降至290W,此时全程时间为1h19min12sec,NP293.6W,CP293.9W,比最短时间多14sec。
该例中同样的全力骑行50km,几W的分配差别会导致十几秒、几十秒的差别。当距离、坡度、或是瓦数分配差别增大时,时间差距也会更大。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为了全程时间最短,坡度越小的赛段,分配的功率应该低一些;坡度越大的赛段,分配的功率应该越高一些。
- 功率分配需要合理,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整体表现。
- 即使是几瓦的功率分配差异,也可能导致十几秒甚至几十秒的时间差距。
实践建议
- 对于专业车手和骑行爱好者来说,可以尝试使用类似 Best Bike Split 的网站进行功率分配优化计算。
- 在实际比赛中,可以根据赛道路况和自身能力,参考本文的结论进行功率分配。
- 不要盲目追求高功率输出,合理分配才能达到最佳成绩。